八本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推薦

  管理學是比較多人學習的一個學科,而管理學涉及的內容很多,需要不斷地看書學習。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1:《營銷管理》***第10版***

  推薦理由:經歷了勞動力成本攀升,人民幣不斷升值等危機之後,中國的製造業要擺脫困境,要擁抱製造2.0的全球趨勢,只有成為"世界工廠"的決心和耐力是不夠的,中國企業需要通過營銷提升競爭力,通過品牌提升附加價值,中國經理人,需要通過營銷大師——科特勒的這本經典教材,迅速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書,常看常備。

  這是一部營銷領域的聖經,不僅一版再版,而且被很多人奉為案頭手冊,也被全球高等商學院普遍採用作為經典教材,擁有無數光環和美譽。

  但這些都不足以表明,它對於投身全球競爭挑戰的中國企業,藉此來學習西方社會營銷思維是多麼的重要!

  當前,中國進入了買方市場和微利時代,外資企業的產品在品牌和科技的護衛下長驅直入,高新技術變換了傳統的營銷模式,而國內企業不但要強化本土優勢、還要揚鞭域外進軍500強,刀光劍影中其拼殺的首要利器自然是"市場營銷"。然而,在茫茫商海中苦苦摸索的中國企業歷經了品牌戰、廣告戰、價格戰甚至脣槍舌戰,卻未能成就幾個國際大牌的贏家。狂熱中的冷醒,知識時代的我們到底有多少營銷知識和經驗?

  所幸的是科特勒已將市場營銷提升為一門科學,我們大可不必在頭破血流之後發現商戰中一星一點的火花。這盞神燈能夠指引我們——真正地認識營銷、甚至企業的價值,理性地分析市場資訊,審慎地進行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與定位,形成高瞻遠矚的市場營銷戰略;以及制定立體的營銷決策,通過整合企業內外的全部資源,成就"營銷創造價值"的偉業。

  本書堪稱營銷寶典也不為過,因為它涵蓋了營銷人士所必備的幾乎所有知識,也對其它任一領域的企業管理人士有所啟迪。

  既然面對全球市場競爭,西方企業的營銷哲學從人性出發,捕捉深層需求,值得國內企業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相信中國的企業定能集結整體的力量、運籌帷幄、決勝市場!

  面對"顧客永遠不會滿意"的挑戰,中國企業將挺身而出,敢於回答:"營銷就是創造顧客滿意!"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2:《競爭戰略》

  推薦理由:本書創造了非常經典的"5力分析"等競爭分析的基本工具,這種分析方式如今已經普遍應用在各行各業,本書也成為關於戰略最經典的著作。

  《競爭戰略》是邁克爾·波特在管理理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作為哈佛商學院的教授,以及競爭戰略方面公認的權威,他在此書中提出了行業結構分析模型,即"五種競爭力模型"。

  他認為這五種競爭力***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他還指出,企業戰略的核心必須在於選擇正確的行業,以及行業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競爭位置。

  邁克爾·波特還提出與產業結構相對應的三種基本競爭戰略:成本領先,標新立異以及目標集聚,並說明由於企業資源的限制,企業往往難於同時追求一個以上的戰略目標。中國企業家已經非常善於以低價成本的方式進行競爭。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求企業必須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成本,從而為企業在市場上贏得主導地位創造條件。***當然規模集約化並不等於無限擴充套件產能,產能過盛反而會價高成本。***

  成本領先戰略的主要風險,來自於後來者的模仿。所以,中國企業必須有新的競爭方式,如以產品、技術或者經營模式的創新來提高盈利能力與水平。波特為這類戰略提供了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闡述了企業應該在哪些點上建立競爭力,對於經營實踐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此經典著作注重的是產業結構,較少考慮通過企業的變革來建立長期競爭優勢。對於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此著作的意義在於闡明瞭企業戰略性思考的重要性,是中國企業家的必讀之著。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3:《第五項修煉》

  推薦理由:這本書的最大價值,不是推動了企業內部建立各種學習型組織的運動,而是提供了為管理者構建思維方法的全新"系統思考"***即"第五項修煉"***方式。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風氣有利於企業組織。其理想狀態是組織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機制,使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

  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用個人智商與群體智商作比較,發現了規律性的"群體智障",強調以增強企業的學習力為核心,提高群體智商。整體合力大於各部分簡單相加之和,資訊資源的共享與互動,可形成多元反饋和開放的系統,對組織內每個人都有好處。因此共同願景的建立至關重要,它是團隊活力的源泉、力量凝聚的關鍵、市場制勝的法寶。

  "深度匯談"是該書另一引人注目的觀點。群體智障即源於深度匯談的不足。一個組織,如果看不清別人的觀點,則群體智障,決策錯誤必然產生。因此,互相看清彼此的思考、自覺消除習慣性防衛,才能使潛在的團體智慧、組織的共同願景得以實現。傑出的團體善於攤開衝突、讓思想充分交流。在開放狀態下,可達致深度理解。許多複雜的問題本沒有絕對正確的解釋。在建立共同願景的過程中,承諾奉行某些人類基本準則,使私利不再主導思想與行為,重拾人類基本價值,有助於削弱組織內部紛爭,使組織利益得到最大平衡。而相容幷蓄的能力與整合全域性的觀念則是未來的第六項修煉。

  善用時間,是該書又一亮點。它提出新的四點:即錢能變成時間;改善流程而非區域性;家庭與工作不是取捨而是共贏關係;以及糾正錯誤的時間觀等等。要改變那種只要在活動就是好事、不停地工作就是高效率的錯誤時間觀,檢討自己用在思考上的時間有多少。此外該書還提出三種社交智障:空間盲、時間盲、關係盲。人際關係的質量影響生產力,家庭質量就更是如此。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4 :《從優秀到卓越》

  推薦理由:本書被比作追求卓越的企業的"九陰真經"。

  在以往大多數的企業管理方面的書都充滿了英雄崇拜、炫目的科技以及高速成長的戲劇化故事。

  “網際網路思維”、“產品導向”、"渠道制勝"、"品牌為王"、"技術先導"、"神話"、"創舉"、"革命"的報道,似乎存在偏方與靈丹妙藥,能夠對於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詬病"妙手回春";似乎卓越的領導人、先進的技術、偉大的遠景、強大的文化等,分別是不同企業的殺手鐗——人們總在尋找企業發展產生突破時所出現的"唯一重要的東西"。

  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變革的關鍵時期,既有許多轟轟烈烈,但最終不過曇花一現的公司***中國近年來這樣的公司湧現的太多了***,也有許多正在變革的路口,不知要去向何方的公司。《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它強調的是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刺蝟原則"***。即使在日新月異的複雜年代,"先爬,再走,然後跑步",仍然是成功有效的企業經營之道。

  從優秀到卓越公司的轉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所有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系統工程。從優秀到卓越的蛻變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決定性的行動、一個偉大的計劃、一個殺手級創意構想、一個好運氣,或靈光一閃而造就。

  相反的,轉變的過程好像無休無止地推著巨輪朝一個方向前進,輪子不停轉動,累積的動能愈來愈大,終於在轉折點有所突破,一躍而過。中國人太聰明,反應太快,不停的有新動作,卻不見得行得通,所以在華為我們強調"先僵化,再優化,然後固化"的拿來主義。

  從一點一點的改善積累起來,把看似簡單的事情以嚴謹的紀律,做到盡善盡美,最後反而造成很大的差異。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5:《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推薦理由:先管理好自己,然後才能管理別人——這是關於"自我管理"的最經典的著作。

  網際網路的發展促使資訊發生保障,溝通渠道被拓寬,成功的路徑也變得更加的多元,各種豐富變化的背景下,促使中國企業更加註重實效、急於求成,很多時候,企業管理者迫於日程壓力,往往忙於應付燃眉之急,而無法靜下心來做更長期、更全面的思考和規劃,對自身如此,對企業發展亦然。

  "內心匱乏症",正在成為當代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時代病!他們自身的生活質量及其領導和管理下的企業艦船的續航能力由此雙雙蒙上陰影。

  有靈丹妙藥嗎?有!

  要知道,觀念是行為的準則。我們的一言一行,莫不始於觀念。觀念的力量就好比戴上一副墨鏡,能令整個天地變色。所以,正心誠意,是成功的根本。做人做事,全憑一顆真誠心、責任心、包容心。那麼,個人清平持正,企業上下一心。

  "內心匱乏症"的根源是自身修養不足、觀念偏頗,以致過分看重處世技巧、做事方法,即怎麼做,卻疏於關心為什麼。急功近利,涸澤而漁,一時之間可以很得意,但如果不能及時解決修養問題,必不能長久。

  同樣,僅以單純的觀念卻缺乏技巧,也不能成器。我們看到很多"好人",但他們並不成功,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技巧。

  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強調品性修養的同時,還系統地介紹了為人處世的技巧,堪稱經典。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來與讀者分享,令人信服。我非常建議渴望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花小部分時間作為投資來閱讀此書,必能獲得豐厚回報。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6:《變革的力量》

  推薦理由:經理人往往一身兼而有之的領導與管理兩大職責,在本書中第一次被精闢地釐清。

  史蒂芬·柯維如此比喻:"一群工人在叢林裡清除矮灌木。他們解決的是實際問題。管理者在他們後面擬定政策,引進技術,確定工作程序和補貼計劃。領導者則爬上最高那棵樹,巡視全貌……"

  這看來很清楚:工人們的職責是清除矮灌木,管理者注意的焦點在於有效的操作策略,而領導者的任務則是判斷和決定砍伐哪一片叢林。

  約翰.科特,"領導與變革"領域中最傑出的權威,在《變革的力量:領導與管理的差異》一書中指出:領導者的工作是確定公司發展的方向、整合相關者、激勵和鼓舞員工,其目的是產生變革;而管理者的工作是計劃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並解決問題,其目的是建立秩序。

  按照這樣的標準,可以說,在中國,幾乎所有企業在領導與管理的關係問題上,都欠著一課。

  《變革的力量》對領導與管理差異的深入分析,不僅把國際最新的經營理念帶到中國,更為中國企業從概念到實施提供了系統的、可操作的依據。對於日漸進入國際競爭舞臺中央的中國企業來說,誰能更早地接收、理解並運用此類資訊,誰就能在這場發生在家門口的"戰爭"中領先一步。同樣,最具開放心態和學習能力的職業經理人,也將成為獲勝的"將領"。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和經理人被強調領導和管理的差異之後,不應把二者割裂、對立開來。它們具有不同功用,好比手心和手背,相輔相成。對這兩個方面的差異瞭解得愈透徹,就愈能幫助我們盡取其長。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7:《基業長青》

  推薦理由:對於極少數的堪稱卓越的中國企業,本書提供了建立百年基業的方案;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企業,本書製造了一個夢想---有夢,總比沒有強。

  作者曾對西方和日本存續時間較長的企業展開過廣泛的調查,他們發現,只有18家企業可稱得上他們定義為"高瞻遠矚"的公司,即那些倍受推崇、影響廣泛的業界翹楚,那些領袖輩出、產品和服務多樣、至少有五十年曆史,而且,長期業績突出的公司。

  雖然這些公司分別在各行各業,柯林斯和波拉斯卻發現他們有著某種共性,而這些共性往往異於人們頭腦中優秀公司的傳統形象。他們發現,這些"高瞻遠矚"的公司都有如下特徵:

  他們並不一定肇始於一個偉大的商業思想;他們並不一定有偉大的、有魅力的領導;他們有務實的理想主義;

  他們相信並堅持一系列指導人們行為的核心理念,但對他們來說,這些理念不一定有對錯之分;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不怕追求膽大包天的目標;他們不去勞神於擊敗對手,而是關注於挑戰自我;他們有教派一般的文化;他們由內部培養出來的領導人引路。

  本書在美國上市後,上述結論讓不少管理者大跌眼鏡,因為在那時,媒體總會拜倒在有遠見、有魅力的商業領導腳下,讓人們相信只有這些人才能引領企業走出困境。但是,當這些人物退出舞臺後,企業卻不能持續成功了。

  在中國,確有人能快速致富,卻鮮有人能有遠見、有勇氣承諾公司成為"高瞻遠矚"的公司。因為"高瞻遠矚"的公司意味著有核心的理念,並輔之以強健的結構、流程和系統。在我看來,今日中國商界人士,大多雄心勃勃,闖勁十足,但對成就"高瞻遠矚"的公司缺乏遠見卓識。他們的認識還只停在口中,如何行動卻不甚了了,而《基業長青》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足以供他們受益匪淺。

  必看的經典管理學書籍8:《6西格瑪管理法》

  推薦理由:對20世紀90年代來最有影響的管理方法的最好的闡述,其對資料的重視有望改變中國企業的管理基因。

  中國的經理人如果希望提高組織績效、實現既定業績,一定要讀這本書。作為一位在中國為70多家公司提供過諮詢服務的管理顧問,我親眼目睹了很多中國公司對於提高組織績效的巨大需求,比如提高質量、客戶忠誠度、增加市場份額和降低成本等。本書為建立合適的6西格瑪專案基礎和獲取合作者和商界領袖的支援提供了一幅清晰簡易的路線圖。

  商界領導人一定要認識到6西格瑪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質量改進專案,它需要明晰公司的戰略、公司目標、跨部門合作以及員工的能力發展。6西格瑪還要求有效的變革管理以保證專案的成功實施。書中介紹的概念和工具為中國實施6西格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戰性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