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話劇這樣吸引人的原因

  即興話劇,一種類似“過家家”的遊戲,它沒有劇本沒有臺詞,由觀眾提議,即興演員演繹出現場場景,孟京輝、賴聲川的話劇就融入了許多即興話劇的元素。即興話劇,就是可儘量用一些詼諧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靈世界的詼諧短劇。

  

  即興話劇之所以吸引人,既有戲劇的因素,也有即興藝術本身的魅力。

  所有戲劇都是假定性的藝術。因而,許多平時“不能”、“不可”,甚至“不宜”的,都可以在那時那地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提供了一個有別於日常的時空,使人有了去做另一件事,或是成為另一個人的機會與可能,包括遇見未曾知道的自己。

  即興戲劇有個玩法叫“完成畫面”:當前面的人上臺做出一個舉動,後上來的人要用動作與之形成一個關聯畫面。試想,當有一個人上臺舉起了鞭子,你再上去會如何與之形成畫面?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意。

  比如,有人會扮一個被壓迫者,做出嚇成一團的受辱狀;或是去扮要剷除人間不平的終結者,將那鞭子弄斷,抑或成為一個反抗者“奪過鞭子抽敵人”等等。除此之外,如果有人上去扮一隻羊羔,讓愛情的鞭子“輕輕打在我身上”,或是有人跑到臺前突然來個出人意料——假裝脫褲子並撅起屁股去承接那落下的鞭子,你又會有何感想?

  即興戲劇不以搞笑為目的,更不以心理治療為目標,但它有喜劇的效果,有促進個人成長的功效。它有別於需要指令碼、需要反覆排練再演出的其他戲劇形式,它是一次性的藝術:玩在當下,不需要劇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準備,只要視此時此地的情形,將內在的感覺付諸行動,做出來就成。

  新手常感慨高手的機智、靈光,特別是意料不到的“想得到,做得出”。反過來看,這一下就暴露了新手自己的限制,即心理學所言的防禦引起的心身障礙。有防禦就有顧慮,有顧慮就有束縛,有束縛就會想不到,即使想得到也做不出來。從這個角度說,即興戲劇玩的是本能,是本我,是靈感的自然天成。

  本能是人類生而有之的自然屬性,本我是以快樂為原則的自我狀態,都或多或少受到社會傳統、現實文化的壓抑,以至人越長大越僵化。但是,人又都生活在現實社會裡,有很多“不得不”和“應該”的人生作業要完成。即興戲劇能讓人輕鬆應對:迴歸自然,享受快樂,同時又能彈性地面對一些人生之重。因為它是在戲裡。

  戲是人生的縮影,多多少少能遷移到生活中。在這方面,它有一些訓練方法。比如,“身份與地位”的玩法:現場觀眾給演員定兩個不同的人物,其身份與地位懸殊較大***這比較有戲劇效果***,再指定一個地點,然後讓其玩出他們的戲。這玩法對那些在實際生活中“能上不能下”和“沒有自我”的人有很好的觸動效果。

  在即興戲劇中,有“強制不俗”的許多玩法,其中就有“新選擇”。無疑,這玩法相當於潛能開發與訓練。但要能意識到這一點,跟做其他任何事一樣,是要有悟性的。用心理學的話來說,就是要有覺察,有調整。有覺察,才會發現自己或別人怎麼老是這種習慣***比如心理反應、語言腔調、行為方式等等***。要知道,假定性中有本質的真實。覺察到了這一點,再加以改進,突破自我才有可能。有了突破,才會越玩越有樂趣,越有成長。

  人們能在即興戲劇的時空中有樂趣,有成長,也由於即興戲劇的主張與氛圍。如它倡導“說yes”、“使同伴發光”、“不玩抱怨”等等。“說yes”,是接受當下的事與人,使戲能夠得以進展。“使同伴發光”是要欣賞、支援夥伴,使彼此都能有出彩的機會。“不玩抱怨”,是不把平時生活中習慣指責、抱怨的做法帶到戲裡。這相當於心理學派的行為治療。久之,人就變得習慣積極、有彈性、善於合作,勇於嘗試。可以說,即興戲劇玩的是豐富的自我和關係的優化。

  投入而無所期,盡興而後察,是玩即興戲劇的適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