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蛻的作用與功效

  蟬蛻是一種中藥,顧名思義就是蟬的幼蟲變成成蟲的時候所脫下來的殼,但是大家別小看這個殼,它的營養價值不但高,而且功用還很多,具有都有哪些,下面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蟬蛻的作用

  1、鎮靜作用

  蟬蛻與五虎追風散都能夠有效的攛制小白鼠的自由行動,而且它還與環己巴比妥納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協同作用;並且可以引起家兔活動明顯減少,使其安靜,橫紋肌緊張度降低,翻正反射遲鈍等全身反應。因此,可以得出蟬蛻是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的。

  2、抗驚厥

  蟬蛻流浸膏,將蟬蛻煎成藥劑,對注射過破傷風毒素的小白鼠的死亡時間具有非常明顯的延緩效果,所以蟬蛻流浸膏可以有效的抑制破傷風病毒的擴散。

  蟬蛻散及五虎追風散***蟬 蛻、明天麻、南星、硃砂、殭蠶、全蠍***煎劑能對抗小白鼠因士的寧,***及煙礆引起的驚厥死亡。

  部分消除煙礆引起的肌肉震顫,對由破傷風毒素引起的家兔破 傷風,不論在與破傷風毒素注射同時給予,還是在全身性破傷風症狀發作後給予,均能使發病動物的存活時間延長。五虎追風散尚能尋抗卡地阿佐引起的驚厥死亡。

  3、對神經節有阻斷作用

  對神經節有阻斷作用,對腎上腺素能受體和乙醯膽礆降壓反應則無影響,蟬蛻醇浸液可能具有阻滯心肌p一受體的作用,給兔耳靜脈注射蟬蛻醇浸液60一250毫 克/公斤劑量,能防止靜注垂體後葉素2單位/公斤,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心電圖攻變***TV一5及s—T段抬高***,但對心率及Q—T間期影響不顯著。

  蟬蛻的功效

  1、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本品宣散透發,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用治風熱外束,麻疹不透,可與麻黃、牛蒡子、升麻等同用,如麻黃散***《雜病源流犀燭》***;用治風溼浸淫肌膚血脈,面板瘙癢,常配荊芥、防風、苦蔘等同用,如消風散***《外科正宗》***。

  2、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

  本品甘寒清熱,質輕上浮,長於疏散肺經風熱以宣肺利咽、開音療啞,故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症見聲音嘶啞或咽喉腫痛者,尤為 適宜。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發熱惡風,頭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牛蒡子、前胡等藥,如《時病論》辛涼解表法。治療風熱火毒上攻之咽喉紅腫疼痛、聲音嘶 啞,與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如蟬薄飲***《中國當代名中醫祕驗方臨證備要》***。

  3、目赤翳障

  本品可以滲入肝臟之中,不但善於疏散肝臟中的風熱,而且還有一定明目退翳的功效,所以它可以用來治療風熱上攻或者肝火太旺所導致的目赤腫痛、翳膜遮睛症狀,經常會和菊花、白蒺藜、決明子、車前子等藥材一同使用,例如蟬花散***《銀海精微》***。

  4、 急慢驚風,破傷風證

  本品甘寒,既能疏散肝經風熱,又可涼肝息風止痙,故可用治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證。治療小兒急驚風,可與天竺黃、梔子、殭蠶等藥配 伍,如天竺黃散***《幼科釋迷》***。治療小兒慢驚風,以本品配伍全蠍、天南星等,如蟬蠍散***《幼科釋迷》***。用治破傷風證牙關緊閉,手足抽搐,角弓反張,常 與天麻、殭蠶、全蠍、天南星同用,如五虎追風散***廣州中醫學院主編《方劑學》引山西省史全恩家傳方***。

  蟬蛻粥的食用方法

  蟬蛻綠茶粥

  材料:綠茶10克,蟬蛻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綠茶、蟬蛻加水適量煎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玉米熟後調入冰糖,再稍煮為稀 粥,即成。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

  功效:具有疏風清熱、利咽開音的功效。適用於風熱喉痺失音,急慢性咽炎。

  禁忌:孕婦慎服。

  蟬蛻糯米酒

  組成:蟬蛻3g 糯米酒50ml

  製法:先將蟬蛻研成細末,後將糯米酒加清水250ml,在鍋內煮沸,取碗裝好水酒,再加蟬蛻粉攪勻。

  用法:適量溫服,小兒酌減。

  主治:蕁麻疹。中醫學稱“痦瘤”、“癮疹”。

  來源:《新中醫》1980。

  蟬蛻粥

  材料:粳米50克、蟬蛻5克

  做法

  1、將蟬蛻揀去雜質,洗淨晒乾,研為細末。

  2、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服1-2次,稍溫食用。

  功效:清風散熱,宣肺止痙。適用於小兒外感風熱、咳嗽聲嘶、麻疹透發不暢、小兒驚癇、目赤、夜啼等症。

  牛蒡蟬蛻酒

  配方:牛蒡根500克,蟬蛻90克,黃酒1500毫升。

  製法:將牛蒡報切碎與蟬蛻同置容器中,加入黃酒,密封浸泡5——7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每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功效:散風宣肺、清熱解毒、利咽散結、透疹。

  主治:咽喉腫痛、咳嗽、喉癢、吐痰不利、麻疹、風疹、瘡癰腫痛。

  來源:《藥酒彙編》

  禁忌:凡脾胃虛寒腹瀉者忌用。

  麻黃蟬蛻湯

  組成:麻黃6g,蟬蛻9g,槐花6g,黃連3g,浮萍9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蕁麻疹。

  來源:《中醫面板病學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