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詩詞介紹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遊仙詩。下面是:

  1、《善哉行***三首***其一》

  古公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於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髮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聖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後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2、《善哉行***三首***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於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

  3、《善哉行***三首***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絃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雲漢,羅者安所羈?

  衝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4、《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5、《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6、《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裡,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7、《謠俗詞》

  甕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延伸閱讀:

  曹操詩語言多古樸質直,少華美詞藻;情調悲壯,激昂慷慨;音調昂揚,氣魄雄偉;形象鮮明,善用比興。

  曹操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胸襟,不加潤飾。

  在藝術風格上,曹操詩歌樸實無華、不尚藻飾。它們以感情深摯、氣韻沉雄取勝。在詩歌情調上,則以慷慨悲涼為其特色。慷慨悲涼,這本來是建安文學的共同基調,不過在曹操的詩中,它表現得最為典型,最為突出。在詩歌體裁上,曹操的樂府詩並不照搬漢樂府成規,而是有所發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漢樂府中都是輓歌,他卻運用舊題抒寫了全新的內容。曹操開創了以樂府寫時事的傳統,影響深遠。建安作家以及從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許多詩人,他們擬作的大量樂府詩,都可以說是這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曹操在文學上的功績,還表現在他對建安文學***見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設性作用上,建安文學能夠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同他的重視和推動是分不開的。劉勰在論述建安文學繁榮原因時,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心雕龍時序》***。事實上,建安時期的主要作家,無不同他有密切關係。曹丕、曹植是他的兒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託庇於他的蔭護。可以說,“鄴下文人集團”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質條件基礎上形成的;而他們的創作,也是在他的倡導影響下進行的。

  曹操著述,據清姚振宗《三國藝文志》考證,有《魏武帝集》30卷錄1卷、《兵書》13卷等十餘種,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孫子注》。明代張溥輯散見詩、文等145篇為《魏武帝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漢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於張溥輯本。1959年,中華書局據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補充,增入《孫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為《曹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