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孫武個人資料

  孫武是中國春秋時期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孫武個人簡介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孫武傳說故事

  吳國從此強盛起來,開始了討伐越國的戰爭。在一次與越國的戰爭中,闔閭受傷不久病死,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 年 春天,越王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於夫椒***今江蘇無錫馬山***,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佈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在黑暗的夜幕中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殘兵敗將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於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再象以前那樣勵精圖治,對孫武、伍子胥這些功臣不再那麼重視,反而重用奸臣伯嚭。越王勾踐為了消沉吳王鬥志、迷惑夫差,達到滅吳目的,一方面自己親侍吳王,臥薪償膽;一方面選美女西施鄭旦入吳。西施入吳後,夫差大興土木,建築姑蘇臺,日日飲酒,夜夜笙歌,沉醉於酒色之中。孫武、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 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養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拔,不理睬孫武、伍子胥的苦諫。由於伍子胥一再進諫,夫差大怒,遂製造藉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一隻皮袋裡,扔到江中,不給安葬。伍子胥的死,給了孫武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識到吳國已經不可救藥。孫武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於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孫武名言

  1、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

  2、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3、故三軍可奪氣,可奪心。

  4、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5、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內虛於家,...

  7、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

  8、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9、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虛實是也。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