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明禮儀伴我行

  禮儀歷來受到東西方各國各民族的普遍重視。世界各國對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和研究在不斷豐富,但缺乏各地經驗的總結,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要求,需要不斷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黑板報:

  黑板報:古代禮儀常識——宴請禮儀

  古代禮儀常識——宴請禮儀進食

  進食前,先象徵性地薦祭先人,稱為汜祭,或遍祭、周祭。進食次序:先食後飲,先菜後肉,先飯後果品。

  當然,入席之後要看主人示意或動作,不能貿然食之。這一點,今天仍是應當遵循的禮儀。天子、諸侯以及貴族的宴席,還要演奏音樂。當時常見的音樂,就是敲擊鐘磬。再加上在鼎裡煮肉供食,這就組成了一副鐘鳴鼎食的壯觀進食場景。在進食過程中,賓主擇吉言祝酒致辭,也是不可缺少的。這與今人在宴會上講話、祝酒,為友誼、健康乾杯,實際是一回事。過去,主人以酒敬客,稱為“獻”,獻用醴***lǐ,甜酒***,客不能盡飲,僅品嚐一下而已。勸客飲酒,稱為“酬”。客以酒還敬主人,稱為“酢”***zuò***。飲而不相酬酢,稱為“醮”***jiào***。古時已有以酒相罰的習尚,稱為“浮”。

 

關於文明禮儀的黑板報圖片

  古代禮儀常識——宴請禮儀餐飲具

  至春秋戰國時期,抓食習俗越來越少,餐具、酒具已得到全面推廣,現今餐具中的碗、盤、盞、杯、壺等以及勺、刀、叉、箸***筷子***等,都已成為百姓家裡的尋常之物。後面說的“飯黍毋以箸”,大概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箸主要用於夾菜,不像後世筷子使用得那麼廣泛。另外,至春秋戰國時期,飲食器皿,普通人家多為陶製、木製,而貴族階層則用銅、漆、玉、金等製做。

  古代禮儀常識——宴請禮儀禁忌

  古人講究飲食禮節,其中有很多禁忌。如毋搏飯***不可過量抓取共器中的飯食***、毋放飯***不可把飯取出後又放回共器中***、毋吒食***進食不可吧唧嘴,發出難聽聲響***、毋反魚肉***不可把吃進嘴的魚、肉再吐出來***、毋揚飯***不可揚飯使其變涼***,飯黍毋以箸***飯黍應抓食,不用筷子去挾***、毋嚃***tā***羹***喝湯時不可發出吸溜之聲***、毋刺齒***不可當眾剔牙***等等。

  黑板報:居里夫人的尊師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科學家。從而,她享有盛譽,博得了人們的敬仰。可她對她過去的老師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語老師最大的願望是重遊她的出生地——法國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蘭到法國的一大筆旅費,回鄉的希望總是那麼渺茫。居里夫人當時正好住在法國,她非常理解老師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師的全部旅費,還邀請老師到家裡做客。居里夫人的熱情接待使老師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人物都簇擁在她的周圍。典禮將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臺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年婦女面前,深情地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著她走上了主席臺。這位老年婦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這動人的情景所感動,熱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熱淚。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當她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