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歷史典故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是一句俗語,指的是發生了原本沒有預料到的事情。你知道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意思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是一句俗語,指的是發生了原本沒有預料到的事情。同措手不及,突如其來等成語詞義相近。

  相近的詞:措手不及 突如其來

  

  出處:《說唐全傳》

  故事:隋朝末年,政治腐敗,天下大亂。有一個強盜名叫尤俊達,他想搶奪隋煬帝的皇槓,就在全國物色膽略過人、武藝高強的人做助手。最後,他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名叫程咬金。

  當時程咬金家很窮,老母親體弱多病,全家全靠他在市場上賣竹筢子維持生活。尤俊達把程母接到自己的莊園裡奉養,和程咬金兩個人搶劫皇槓,結果滿載而歸。

  據說當時程咬金第一次做強盜的時候就幹了一票大的,當時隋朝靠山王楊林的兩個義子護送貢品進京,本來靠山王楊凌這個名頭夠響亮,一般人根本不敢去搶,但是正好碰上了初出茅廬懵懵懂懂的程咬金,結果那兩人沒有擋住程咬金的三板斧,導致押運的人都潰逃,貢品被劫了,因此程咬金也出了名,後來在跟隨李唐之後,程咬金也經常率兵埋伏在半路伏擊敵人,所以漸漸的“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諺語也就傳了開來。

  關於程咬金的軼事典故:程咬金三板斧

  在歷史上的程知節幾乎鮮有人知,但是在演義小說之中的程咬金卻是有著不低的知名度,在隋唐時期的小說中,程咬金是一個傻人有傻福的副將,雖然他萌萌的有點憨憨的樣子,但是其實粗中有細是一個非常有福氣的人,在演義小說中他雖然屢次遭到災難,但是最後都化險為夷,反而是轉禍為福。

  據說程咬金早年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後來為了養家餬口就販賣碼鹽為生,結果和衙役產生了糾紛,失手打死了捕快,被抓了進去,等待處斬,後來很幸運的碰上了隋煬帝大赦天下被放了出去,之後程咬金就想要改過向善,就砍柴為生,結果碰上了尤俊達,他看上了程咬金力大過人,想要哄騙程咬金落草為寇,於是就教程咬金斧法,結果程咬金太笨一點都學不會。

  後來在一次做夢的時候,他夢到了有一個老頭教他斧法,結果陷入到了一種頓悟的狀態,但是因為在演練的時候正好被尤俊達給叫破了,所以程咬金只記住了三招半,這就是所謂的程咬金三板斧,雖說只有這麼三招,但是其實卻是斧法的精華所在,簡單粗暴,所以一般的人都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可以說程咬金就像是隋唐好漢的一個計量單位,要想被稱為好漢就得先捱過那三下,因此“程咬金三板斧”的名聲就流傳了開來,也被人用來形容沒有什麼大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