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張儀簡介
張儀是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張儀***前378年-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於鬼谷子先生,學習權謀縱橫之術,飽讀詩書,滿腹韜略,連蘇秦都自嘆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後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餘即卒於任上,死後葬開封市東郊宴臺河村。
戰國時,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紛紛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或“合眾弱以攻一強”,防止強國的兼併,或“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張儀正是作為傑出的縱橫家出現在戰國的政治舞臺上,對列國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系出名門
張儀,蘇秦的同窗好友,據傳說,是戰國時期魏國貴族之後。與蘇秦一同拜於鬼谷子先生門下。蘇秦創合縱之法,遊說六國合縱抗秦之後,張儀則施以連橫之術,遊說六國親秦,拆散合縱。與張儀一同演繹戰國末期,群雄“混亂”的場面。
初試鋒芒
據《史記》記載張儀出道較蘇秦稍晚***但是,有學者考證並非如此***,也沒有象蘇秦那樣先“碰釘子”,相對來說,仕途比較順利。傳說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去見蘇秦,要求與之共事。蘇秦言到,你我才能相當,現在我以掛六國相印,你來投靠,必然不會受到重用,再說,我二人若是幫助六國滅秦,必將因為功勞太大而被別人嫉妒。現在你應當去投靠秦國,與我的“合縱”相對。當然傳說並不可信,但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蘇、張二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蘇秦掛六國相印之後,張儀西去投秦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頗有政績。公元前328年,張儀正式出任秦相,並開始實行“連橫”的戰略。他與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國任相,設法使魏國首先背離合縱之約,與秦國結好。到魏國之後,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親兄弟,也尚且會爭奪財產,更何況六國各有“計謀”,同盟不可能長久。魏國處於各國包圍之中,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依靠秦國,才能保證安全。但是魏王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於是張儀暗告秦王發兵攻魏。在他軟硬兼施、打拉結合的策略下,魏王終於背棄合縱之約,轉與秦國結盟。
以“橫”破“縱”
張儀回到秦國之後,又主動向秦王要求出使楚國,以拆散齊、楚聯盟。晉見楚王時,他說道,當今七雄之中,以秦、楚、齊最為強大,三者之中,又以秦國最強,齊、楚兩國相當。如果楚國與秦國聯盟,則楚國就比齊國強大;反之,如果齊國先與秦國聯盟,則齊國就比楚國強大。所以,楚國最好的出路就是與秦聯盟。他又許諾在楚國與齊國斷交,同秦國結盟之後,秦國會把商、於之地六百餘里歸還楚國。楚王被眼前的利益所動,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受張儀相印,與齊國斷交,並且派一名隨張儀回秦國取回商、於之地。誰知張儀回秦之後,佯裝摔傷腳,三個月不露面。楚王得知之後,竟以為是因為自己與齊國絕交不夠,於是又派人到齊國大罵齊王,齊王大怒遂決定與秦結盟。這時,張儀告訴隨行的楚國將領,自己答應楚王的,不是六百里商、於之地,而是自己的奉邑六裡。楚王得知此事大怒,起兵十萬攻秦 。
公元前三一二年的年初,楚大舉發兵進攻秦、韓,派屈丐***“丐”一作“匄”***進攻商於之地,又使上柱國景翠***“翠”一作“痤”***圍攻韓的雍氏***今河南禹縣東北***。當時楚懷王雖然聽信張儀欺騙而與齊絕交,但是在秦、韓、魏和楚齊陳兵對峙而一觸即發的形勢下,齊並沒有因此退卻,齊依然聯合宋一起圍攻著魏的煮棗***今山東東明東***。秦這時分三路出兵加以反擊,東路由名將樗裡疾統率,從函谷關進入韓的三川地區,幫助韓對圍攻雍氏的景翠進行反包圍;中路由庶長魏章統率,從藍田***今陝西藍田西***出發,經武關,到商於之地反擊進攻的楚軍。西路由甘茂統率,從南鄭***今陝西漢中***出發,向東進攻楚的漢水流域,配合魏章一起攻取楚的漢中。中路是主要的,首先由魏章在丹陽***今河南西峽丹水以北地區***大敗楚軍,斬首八萬,俘虜楚屈丐、裨逢侯醜等七十多人***即《楚策一》所說“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接著魏章由此向西進攻,與西路向東進攻的甘茂所部會合,攻取了楚漢中六百里地,設定漢中郡。東路樗裡疾曾幫助魏章打敗楚將屈丐,因而封為嚴君;又幫助韓反攻楚景翠所部得勝,接著就向東進發,幫助魏打敗齊軍於濮水一帶,齊將聲子***一作贅子***戰死,齊將匡章敗走。樗裡疾所統率的這支秦軍穿越韓、魏二國,一直攻到魏的東北邊。楚懷王因漢中失守而大怒,再發大軍襲秦,一度深入到藍田,結果又大敗。韓魏因此又襲楚,攻到了鄧***今湖北襄樊***,迫使楚退兵。魏章還曾會合韓軍攻楚,取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公元前三一一年秦進一步攻取了楚的召陵***今河南漯河東北,《秦本紀》***。秦將樗裡疾大敗齊師於濮上之後,繼續助魏攻衛,包圍了衛的蒲,沒有攻克而秦惠王去世。
這是秦相張儀推行連橫策略的重大成功,秦從此取得漢中,使關中和巴、蜀連成一塊,排除了楚對秦本土的威脅;從此秦又伸展到中原,佔有函谷關和武關以東重要據點,既便於防守,又便於進取中原,因而強盛起來。
楚國兩次失敗後,只好再割兩座城池與秦國講和。秦王提出用商於之地換取楚國黔中之地,楚王竟然答覆,只要得到張儀並親自誅之,願將黔中之地奉送。張儀不顧個人安危,隻身付楚,買通寵臣靳尚和夫人鄭袖,使楚王改變了對自己的態度。之後,他向楚王提出,他可以向秦王建議不要黔中之地,兩國太子互為人質,永結親盟。楚王對此十分高興。於是,就這樣,齊楚兩國也背離了“合縱”與秦國結盟。
張儀回秦之後,馬上又出使其餘幾國,使他們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他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文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二年後***前309年***病逝。
張儀憑藉著高超的智謀和說辯之術,瓦解了蘇秦生前所創的六國合縱。在他死後,雖然六國背離連橫恢復合縱的情況,但是已無法持久。可以說,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了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人物評價
從公元前328年開始,張儀運用縱橫之術,遊說於魏、楚、韓等國之間,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或為秦國拉攏,使其歸附於秦;或拆散其連盟,使其力量削弱。但總的來說,他是以秦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在整個秦惠王時期,他不僅使秦國在外交上連連取得勝利,而且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說他為秦國的強大和以後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儘管張儀不講信義,在外交場上運用欺騙伎倆,為人們所不齒,但僅從一個使者的角度來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務。而且作為縱橫家的一代鼻祖,他開創了一個局面,為後世的外交家們在辭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種正規化。
張儀的發家史:
戰國時期連橫和合縱的提倡者,蘇秦和張儀,他們原來是師兄弟,他們的老師,是我國著名的學者——鬼谷子。
鬼谷子這個人,出生不詳,死亡時間不詳,多少歲不詳,歷史上有沒有這個人,不詳。就是這麼一位說不清、道不明的主,居然是一位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宵縱橫之術、獨攬天下大智的“奇人”。
這位鬼谷子,不僅知識淵博,還是一個非常稱職的老師。要知道,在蘇秦、張儀之前,人家已經教出一位很“牛”的徒弟了,這是一位姓“孫”的兵法家,他編寫的書,都過去三千年了,依然在世界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這位姓“孫”的兵法家,叫做“孫臏”,他編寫的書,叫做《孫臏兵法》。
孫臏是春秋時代人,蘇秦是戰國時候的人,自己算吧,鬼谷子活了多久。
對比“前師兄”孫臏,現在的蘇秦,掛靠六國相印,總管六國軍民,也算是位極人臣,風光無限了。但是,蘇秦知道,如果比縱橫之術,在自己老師的眼裡,他永遠排“老二”,因為他的師弟,在這個方面的才華,要比自己強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
蘇秦的這位師弟,叫做張儀。
雖然入門比蘇秦晚,但是張儀比師兄學的快,沒過多長時間,張儀就畢業了。學業有成後,張儀也像蘇秦一樣,在諸侯中推薦自己。但是很不幸,他不僅成功的比蘇秦晚,還比蘇秦慘。
蘇秦再慘,也就是沒有飯吃;張儀不僅是沒有飯吃,還被人狠狠的打了一頓,差點命喪黃泉。
原來,在張儀沒有發達之前,他曾經到過楚國,有幸參加了楚國太子熊槐舉辦的一場宴會。
這場宴會,來的都是達官顯宦、各路豪強,全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大家都玩的很嗨,熊槐也很高興,為了繼續盡興,也為了自己炫耀,他就拿出了一塊珍藏已久的玉璧,讓大家傳遞欣賞。
這塊玉璧,晶瑩剔透,價值連城。據傳說,它就是那塊無價之寶的“和氏璧”。楚國太子熊槐一拿出來這塊玉璧後,那些賓客們立刻蜂擁而上,他們無不交口稱讚,互相的傳遞把玩。
正所謂:“人多手雜”,大家你一下我一下,這塊玉璧被傳遞的到處都是。等宴會結束後,熊槐驚訝的發現,那塊價值連城的玉璧,居然不見了!
在我的地盤,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有人敢偷東西!楚國太子熊槐勃然大怒,他下令:“查!給我狠狠的查!要是讓我知道是誰拿的!我直接弄死他!”
命令一下,手下人立刻開始調查。說的容易,怎麼查呀?在坐的幾百位賓客,全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你如何搜人家身呀?況且說了,人家有的是錢,犯得著偷你玉璧嗎?出身高貴的人,不可能是凶手,只有那種低微卑賤之人,才犯得上幹這種“雞鳴狗盜”的事情。
這些貴賓中,誰的身份最低微卑賤呢?
張儀!
這就怪不得張儀同志了,誰讓你沒事,往這群“道德高尚”的人群裡鑽呢。在這群人眼裡,因為你貧窮,所以肯定沒有“道德底線”。秉持著這種思想,這些賓客一擁而上,不問青紅皁白,直接對張儀嚴刑逼供。
張儀根本就沒有偷,他甚至都沒有碰過那塊玉璧,但是因為沒有證據,他百口莫辯,就被這幫人狠狠的打了一頓,直打了遍體鱗傷、奄奄待斃。
眾人這麼一看,就是打死他,那塊玉璧也回不來呀,就把他扔出了太子府。而尋找那塊玉璧的事情,只能夠在從長計議了。
平白捱了這麼一頓打,張儀越想越不服氣。從此,他就和楚國太子熊槐,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為了報仇,張儀決定出人頭地,出將入相。雖然面子上有的掛不住,但是張儀還是決定去求自己的老同學,現在趙國的“武安君”蘇秦。
張儀本以為,大家師出同門,又是最好的朋友,憑藉著這層關係,蘇秦應該會給自己一官半職,讓自己共宗耀祖,衣錦還鄉。
誰曾想,理想與現實,怎麼差距那麼大呢?
一到蘇秦的府宅,張儀就傻眼了。蘇秦根本不顧及以前的情意,不僅給張儀吃僕人、侍女吃的那種飯,還擺出一副高高在上,極其傲慢的姿態,甚至還挖苦張儀:
“以你的本事,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我能給你官職,可是給了你,也沒用呀,謝謝你了,你還是趕緊***。”***子不足收也,謝,去之***。
這番話,說的張儀直接摔桌子走了。
回到下榻的賓館後,張儀這個氣呀。他本以為,老同學會念及舊情,幫自己一把。可實際呢,老同學不僅不幫忙,還把自己數落了一頓,這叫什麼事?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號稱“秦國門客”的人,找到了張儀。這位門客,非常欣賞張儀的才華,想決定帶張儀去秦國,介紹給秦惠文王。
面對這個邀請,張儀本來就窮困潦倒,也沒有地方去,就有點動心。後來細一想,普天之下的諸侯,沒有幾個能成氣候的,唯有強大的秦國,能替自己報在楚國被打之仇,也就欣然答應了這位門客的請求。
一路無語,在歷盡無數艱難險阻後,公元前329年,這兩個人順利的進入了秦國,隨後面見秦惠文王后。
這件面試後,秦惠文王視張儀為“天人”,崇拜的五體投地,立刻任命張儀為客卿,參與秦國朝政,共商國家大計。
從一個街頭浪子,一躍成為了秦國的高官,張儀算是鯉魚跳龍門,身價百倍了。就在他準備答謝那位“秦國門客”的時候,這位秦國門客卻前來請辭。
面對請辭的“秦國門客”,張儀不解的問道:“你我患難與共,沒有你的資助,就沒有我的今天,今天我發達了,正想要報答您,您怎麼要走呀?”
聽到這番話,那位門客微微的一笑:“我根本不是秦國的門客,我是蘇秦的門客,我奉蘇秦的委託,把您安全的送到秦國,如今您已經得到了秦王的重用,我的任務也就結束了,我也該回去向主人覆命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罵走了張儀後,蘇秦就立刻找來了這位門客。
蘇秦對這位門客說道:“張儀的才華,是誰都比不過的,普天之下能夠掌管秦國朝政的,只有張儀。但是,他現在窮困潦倒,我怕他貪小利而忘大業,所以,我才激怒他,讓他重新振作起來。我現在給你一個任務,你速速去保護張儀,安全護送他到秦國,不得有誤。”
聽完了這個故事,張儀心中百感交集,原來當年的那位師兄,還是那位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師兄,我錯怪他了。想到這些,張儀不禁潸然淚下。
這位門客一看張儀哭了,就拱手告辭,臨走前,這位門客回頭說道:“對了,蘇大人讓我轉告您,望您輔佐秦王,維持合縱之約,讓七國從此永無戰爭,化干戈為玉帛,黎明百姓從此安居樂業,這也是您們老師的心願呀。”
聽到這番話,張儀拱手說道:“請您轉告師兄,他的話,我一定牢記在心,他的恩情,我也會湧泉相報。”
當然了,世間萬物都有一個期限,我所謂的報恩時間,就一年。
說是一年,實際上,也就一天。
蘇秦的使者走後第二天,張儀就進獻秦惠文王“連橫”之計,條條針對蘇秦的“合縱”之計。
這就不能怪蘇秦同志了,於情於理,您是一個高尚的人。但是作為一名政治家,你這手也太失誤了。作為一個天下奇才,張儀當然也想建功立業,青史留名,如果給了他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那麼他的能量就會無限的釋放,何況這還是大秦的舞臺!
就算往感情方面說,張儀是要報蘇秦的恩情,但是他也要對秦惠文王盡忠呀,當恩情與國家利益放在一起的時候,任何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唯有利益,才是決定政治路線的最終標準。
秦國需要的利益是什麼呢?就是要打破蘇秦的合縱。面對這個問題,張儀怎麼能夠不施展才華呢?可見,蘇秦把張儀送到了秦國,張儀並沒有成為“合縱之術”的奠基人,反而成為了蘇秦的掘墓者。蘇秦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悔的腸子都青了。
如何破壞蘇秦的合縱呢?張儀認為,六國看似鐵板一塊,實際上各懷鬼胎,只要找到他們其中一個薄弱環節,將其砍斷,整個合縱就會不攻自破。
這個薄弱環節是什麼呢?張儀指著地圖,對秦惠文王說道:“就是它,魏國。”
魏國,是六國之中,與秦國土壤接壤最多的國家,也是張儀的故鄉。
從地理角度講,因為雙方挨著近,所以只要一開戰,秦國就喜歡找魏國開刀,因此在東方六國中,魏國受秦國迫害最為嚴重。
除了地理原因以外,魏國衰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留不住人才。如果要列一張人才流失排行榜的話,魏國絕對是一枝獨秀,獨領風騷。
更可悲的是,流失人才也就算了,這些流失到秦國的人才,全都倒打一耙,反客為主,全都拿自己的祖國開刀。您說,這叫什麼事。
“助秦伐魏”的這些“魏奸們”,前面已經有了一個商鞅,現在輪到了張儀,而在他們後面,還有兩個為秦國效忠的魏國人,這兩個人,在陷害祖國方面,不僅更狠,而且還讓魏國徹底亡國。魏國的苦,看來只有自己才能知曉了。
這兩個人,一個叫范雎,另一個叫尉繚。
為了讓魏國脫離合縱,張儀親自去遊說魏王,雖然他費盡口舌,說的天花亂墜,最後自己口乾舌燥,也沒有打動魏王。魏王最後表示:“誓死不背叛合縱。”
算你狠,既然你誓死不背叛,那你就***!
文的不行,張儀立刻改變政策,動用武力解決!
公元前328年,在還了蘇秦“一年”的恩情後,張儀率軍攻打魏國,正式用自己的“連橫”之計與蘇秦的“合縱之計”開戰。這一戰,秦軍的“虎狼之師”橫掃整個魏國,斬殺魏軍無數,還一舉拿下了魏國的重鎮蒲陽城。
面對秦國的進攻,蘇秦驚訝地發現,六國簽署的合縱盟約,猶如白紙一張。看見魏國被秦國欺負,除了韓國意思意思派了一些部隊,在魏國邊境“旅遊”了一番後。其他的國家,居然全都無動於衷,你們集體患了白內障不成!
這種場面,是蘇秦沒有想到的,卻是張儀未卜先知,一覽無遺的。
張儀非常的清楚,所謂的六國合縱,根本就是一場鬧劇。
從地圖上說,韓、趙、魏這三個國家與秦國接壤,他們當然希望聯合起來抗秦。但是另外三個國家,燕、楚、齊這三個國家根本不與秦國接壤,秦國的戰火根本燒不到自己,既然自己領土沒事,犯得著去給別的國家賣命嗎?
即使拋開地圖,但從現狀考慮,六國也是一盤散沙。這六個國家,是完全不同的六個政治集團,他們追求的利益也完全不同。雖然聯合抗秦,抵制秦國的吞併是他們的利益所在,但這個利益,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發展自己,壯大實力,才是這些國家的根本利益。
如何壯大自己呢?總不能指著天下掉餡餅吧。唯有攻佔別的國家,搶奪別人的土地資源,才是唯一的出路。鑑於這種原因,一旦六國內部開戰,他們先前的簽署的合縱盟約,就會不攻自破。
後來的事情,完全跟張儀預想的一樣。秦魏之戰後不久,先前不聞不問的齊國,居然趁火打劫,它從東面出兵攻擊魏國,在“觀津一戰”中大敗魏軍,也搶奪了很多魏國的土地。
此時的魏王,一定快氣瘋了。秦國欺負我,你們不幫我,現在居然在背後捅老子,你們還叫不叫老子活了。
公元前322年,魏王正式宣佈脫離“合縱”,投入秦國的懷抱,參加秦國的“連橫”。至此,維持了20多年的“六國聯合抗秦聯盟”,徹底土崩瓦解。
看見這種局面,秦惠文王這個樂呀:“早知如此,寡人二十年前就出兵了,你看這些年把我憋的,終於可以吞併別的國家了。”
秦惠文王,您先別美,雖然魏國參加了“連橫”,但是另外五國還處於“合縱”狀態。而且對於合縱的締造者蘇秦來說,他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全力反擊的。
“合縱”與“連橫”之間的大戰,好戲才剛剛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