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穿針的故事

  一是說,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另一說是,張飛穿針——粗中有細。關羽張飛穿針的典故出自於《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張飛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武將,因為他的性格和舉止,後人便認為張飛是魯莽之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早年間,張飛曾拜王養年為師父,王羊年看張飛是可塑之才,既教他習武又教他認字讀書。但是,張飛做事魯莽性急,為了改掉張飛性急的毛病,王養年便讓張飛每天穿繡花針。張飛天天拿著繡花針,大眼瞪小眼的不知從何處下手,心裡萬般著急。師父王養年在一旁告訴張飛說,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都要多留一個心眼。

  張飛聽從師父的教導,慢慢地在穿針引線中,學會了粗中有細的道理。張飛曾經在閬中擔任縣令一職,當時,有兩位婦人在縣衙門前擊鼓鳴冤。張飛便升堂處理案件,原來是兩位婦人為了爭奪一名孩子的撫養權。張飛觀察到一名婦人文靜柔弱,一名婦人強悍粗暴,張飛立即決定讓兩位婦人各拉小孩的一個手臂,如果誰能把小孩扯到自己那邊,那麼這位小孩就歸誰所有。張飛一聲令下,兩位婦人都使勁的拉扯小孩,小孩被扯疼了,哭的十分傷心。那位柔弱的婦人也留下了兩行熱淚,隨之便鬆了手,而那位悍婦面露凶狠之色,只顧槍孩子,根部不顧孩子的感受。

  張飛怒斥悍婦,不顧親情,只想得到孩子,如此沒有憐憫之心,怎能養育好孩子。隨後,張飛認定柔弱的女子擁有了孩子的撫養權。從這個故事中,體現了張飛粗中有細的特點。

  張飛的武器

  在《三國演義》中,張飛手持丈八蛇矛,戰勝了很多大將。憑藉自己精湛的技術,張飛在三國曆史上備受世人推崇。有人認為,張飛的武器丈八蛇矛果然有一丈八尺嗎?以現在的計量單位來折算,一丈八尺也有四米多。

  說丈八蛇矛有一丈八尺是來源於評書一說,實際上,丈八蛇矛大約有2.48米,張飛身高為1.84左右,他以丈八蛇矛為武器,剛好便於自己的操縱。

  張飛的丈八蛇矛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一樣,都是讓人生畏的武器。張飛征戰南北的時候,手持丈八蛇矛在百萬雄兵中斬殺將領的首級,如同一件探囊取物的事情。丈八蛇矛有一個鮮明特點,那就是矛頭,矛頭呈現彎曲樣式,矛身共有五十多斤。張飛在戰場揚起丈八蛇矛時,就有士兵死於丈八蛇矛的威力之下。當時,張飛在虎牢關和呂布大戰時,所用武器就是丈八蛇矛。倆人大戰數十回合,依然不分勝負。

  在兵器上,丈八蛇矛和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齊名。為了讓丈八蛇矛更加具有攻擊力,打造丈八蛇矛時,一般選材為烏茲鋼,經過反覆鍛造和燒製,讓丈八蛇矛更加堅硬。除此之外,矛頭和矛脊需要進行軟化加工處理,防止攻擊敵人時,敵人的身體部位夾入到矛脊,而降低了戰鬥力。丈八蛇矛攻擊能力很強,如果敵人被丈八蛇矛刺中,他的傷口深而難以癒合。士兵們在戰場作戰時,沒有很好的醫術條件,在傷口不癒合情況之下,很容易感染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