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憂愁的古詩

  人的一生之中,有歡笑喜樂的時候,也有憂愁的時候。在古詩中,就有很多的詩句是抒發了憂愁的情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註釋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在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造的。

  前:過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聖君。

  後:後來

  來者:後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愴***chuàng***然:悲傷,悽惻的樣子。

  涕:眼淚。

  譯文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獨自憑弔,我眼淚縱橫悽惻悲愁!

  【譯詩】

  向前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向後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的高遠廣袤,我獨自感傷,淚水流下!

  篇2

  《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註釋]

  秋浦歌:天寶十三載***754***,李白流寓秋浦時所作的組詩,共十七首,這是第十五首。

  秋浦:今安徽貴池縣西南一浦,產銀產銅。

  緣愁:因為愁。

  緣:因為,指因為愁思有那麼長。

  似:象。

  個:這樣。又作“個”.

  秋霜:指白髮,形容頭髮象秋天的霜一樣白。

  [譯詩]

  ***我***頭上的白髮足足有三千丈***長***,只因愁思無窮無盡也像這樣長。不知道在明亮的鏡子裡的我,從什麼地方得來這滿頭蒼蒼白髮?

  篇3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一: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

  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

  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淒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

  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譯文二: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裡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篇4

  《涼州詞》

  渾成紫檀金屑文, 作得琵琶聲入雲。

  胡地迢迢三萬裡, 那堪馬上送明君。

  異方之樂令人悲, 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 思殺邊城遊俠兒。

  註釋

  1、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

  譯文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賞析

  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著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眾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