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韓國曆史

  韓國是戰國時期由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為姬姓韓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韓國是戰國時期由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原地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為姬姓韓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前230年被秦國所滅,所在地設定潁川郡。

  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

  簡介:

  韓國是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戰國七雄之一,史學家將韓、魏、趙、秦、楚、燕與齊合稱戰國七雄。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中原地區晉三分為韓、趙、魏三家。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

  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商後,周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於唐,號唐叔,國在燕國之西,即今山西河津縣東北。因在晉水,後改成晉,韓國的先人春秋時為晉國大夫,受封於韓原***今山西河津縣東北***。春秋末年,韓貞子遷於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認,正式位列於諸侯,韓國建立。開國君主是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建都於陽翟***今河南禹縣***。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遷都新鄭。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都是韓國貴族。

  從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正式承認***韓、魏、趙為諸侯,至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歷時173年。韓國先後13位君主,其中後五任稱王,王國曆時一百零四年。史載,韓氏部族乃周武王後裔,遷入晉國後被封於韓原《史記·韓世家·正義》引《括地誌》雲:“韓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八里。又在韓城縣南十八里,故古韓國也。”《古今地名》雲:“韓武子食菜於韓原故城也。”今陝西韓城縣境內。,遂以封地為姓,始有韓氏。由韓氏部族而諸侯,而戰國,漫長几近千年的韓人部族歷史,有兩個樞紐期:

  第一個樞紐期,春秋晉景公之世,韓氏部族奠定根基的韓厥時期。

  其時,韓厥尚只是晉國的一個稍有實權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尋常大臣,與當時握晉國兵權的趙氏***趙盾、趙朔***、重臣魏氏***魏悼子、魏絳***之權勢封地尚不可同日而語。韓厥公直,明大義,在朝在野聲望甚佳。其時,晉國發生了權臣司寇屠岸賈借晉靈公遇害而嫁禍趙盾、剪滅趙氏的重大事變。在這一重大事變中,韓厥主持公道,先力主趙盾無罪,後又保護了“趙氏孤兒”趙武,再後又力保趙氏後裔趙武重新得封,成為天下聞名的忠義之臣。這便是流傳千古的趙氏孤兒的故事。趙氏復出,屠岸氏滅亡,韓厥擢升晉國六卿之一,並與趙氏結成了堅實的政治同盟。韓氏地位一舉奠定,遂成晉國六大部族之一。

  第二個樞紐期,是韓昭侯申不害[1]變法時期。

  韓氏立國之後多有徵戰,最大的戰績是吞滅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鄭國,遷都鄭城,定名為新鄭。此後魏國在李悝變法之後迅速強大,成為戰國初期的天下霸主。三晉相鄰,魏國多攻趙韓兩國,三晉衝突驟然加劇。當此之時,韓國已經窮弱,在位的韓昭侯起用京人***京,戰國地名,故鄭國之地,今滎陽東南地帶***申不害發動了變法。申不害是法家術派名士,是術治派的開創者。術治而能歸於法家,原因在申不害的術治以承認國法為前提,以力行變法為己任。在韓非將“術治”正式歸併為法家三治***勢治、法治、術治***之前,術治派只是被天下士人看作法家而已。究其實,術治派與當時真正的法家主流派商鞅,還是有尖銳衝突與重大分歧的。分歧之根本,法家主流主張唯法是從,術治派主張以實現術治為變法核心。《申子》雲:“申不害教昭侯以馭臣下之術。”《史記·韓世家》載:“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趙國的手工業比較發達,直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趙國手工業的發展首先表現為冶鐵業的繁榮。邯鄲為戰國時期三大冶鐵中心之一,生產出大量的生產農具,手工工具及兵器。趙還能大量使用鐵範生產薄壁鑄鐵器。其次表現為青銅工藝的高超。從出土的青銅器看,趙國人民已掌握錯金、鎏金和鑲嵌等技術,並比其他諸侯國要先進一步。特別是趙國的銅鏡,鑄造精良,美輪美奐。另外,趙國其他手工業在戰國時期也得到相當發展,發掘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都可看出其技藝的精湛。趙國手工業的發達,使其製造出大量手工製品流通於國內及各諸侯國市場,成為重要商品,其中統治階級使用的奢侈品如金銀器、絲綢、珠玉等裝飾品在商品中佔很大比重。

  ·起源

  韓國起源於三家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家將韓、魏、趙合稱為三晉。

  韓起源於晉國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晉穆侯。

  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武公封於韓地,繁衍氏族,在晉成為門閥名卿,傳至韓康子。

  韓康子與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在晉陽之戰中,討伐趙襄子。最後韓、魏倒戈,與趙合滅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從此韓、趙、魏三卿世族獨霸。然後三卿再將晉的領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為三個諸侯國,是為三家分晉。

  中國歷史將韓、魏、趙合稱為三晉。

  ·強盛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中原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要數韓昭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於前230年滅亡。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

  ·衰微

  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在七國之中最小,屢遭列強欺凌。早年已經為魏齊之間的爭霸資本,於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圍魏救韓的結果。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戰國末期,韓國成了秦國和齊國之間戰爭的緩衝地,苟延殘存;前265年,秦國大舉進攻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改降於趙,引發了長平之戰。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驗到韓國被列強圍欺魚肉的困境。最終於前230年,韓國軍隊在屢戰屢敗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七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