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的診斷與治療怎麼形成的

  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具體是什麼因素導致胃痛的形成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胃疼是怎麼形成的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胃疼形成的原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溼熱諸邪,內客於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

  飲食不節,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志不暢

  憂思惱怒,傷肝損脾,肝失疏洩,橫逆犯胃,脾失健運,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胃痛。

  4、素體脾虛

  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陽而發胃痛。

  胃疼的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其疼痛有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性質的不同。

  2、常伴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嘈雜泛酸,噯氣吐腐等上胃腸道症狀。

  3、發病特點: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覆發作病史,發病前多有明顯的誘因,如天氣變化、惱怒、勞累、暴飲暴食、飢餓、飲食生冷乾硬、辛辣菸酒或服用有損脾胃的藥物等。

  病證鑑別

  1、胃痛與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繫病變所引起的心痛證,多見於老年人,為當胸而痛,其多刺痛,動輒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氣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變部位、疼痛程度與特徵、伴隨症狀及其預後等方面,與胃痛有明顯區別。

  2、胃痛與脅痛

  脅痛是以脅部疼痛為症狀,可伴發熱惡寒,或目黃膚黃,或胸悶太息,極少伴嘈雜泛酸,噯氣吐腐。肝氣犯胃的胃痛有時亦可攻痛連脅,但仍以胃脘部疼痛為症狀。兩者具有明顯的區別。

  3、胃痛與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恥骨毛際以上整個位置疼痛為症狀。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症狀。兩者僅就疼痛部位來說,是有區別的。但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因而在個別特殊病證中,胃痛可以影響及腹,而腹痛亦可牽連於胃,這就要從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來加以辨別。

  胃疼的治療方式

  ***一***寒邪客胃

  症狀: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

  方藥: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

  常用藥:高良薑、吳茱萸、香附、烏藥、陳皮、木香。

  ***二***飲食傷胃

  症狀: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後痛減,不思飲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後稍舒,舌苔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和胃止痛。

  方藥:保和丸加減。

  常用藥:神曲、山楂、萊菔子、茯苓、半夏、陳皮、連翹。

  ***三***肝氣犯胃

  症狀: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芍藥、川芎、鬱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

  ***四***溼熱中阻

  症狀: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乾口苦,口渴而不欲飲,身重疲倦,納呆噁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化溼熱,理氣和胃。

  方藥:清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連、梔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陳皮、甘草。

  ***五***瘀血停胃

  症狀: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後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

  治法:化瘀通絡,理氣和胃。

  方藥:失笑散合丹蔘飲加減。

  常用藥:蒲黃、五靈脂、丹蔘、檀香、砂仁。

  ***六***胃陰虧耗

  症狀:胃脘隱隱灼痛,似飢而不欲食,口燥咽乾,五心煩熱,消瘦乏力,口渴思飲,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益胃,和中止痛。

  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常用藥:沙蔘、麥冬、生地、枸杞子、當歸、川楝子、芍藥、甘草。

  ***七***脾胃虛寒

  症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後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納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桂枝、生薑、芍藥、炙甘草、飴糖、大棗。

胃疼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