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和闌尾炎的區別
闌尾炎和腸胃炎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不同反應?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闌尾炎和腸炎的區別
闌尾炎病因
闌尾腔的梗阻是引起闌尾炎的主要要因素。闌尾位於腹腔內右下腹部,是附屬於盲腸的一段細腸管,猶如一條小蚯蚓,它的末端為盲端,另一端開口於盲腸內,盲腸中的內容物可經此口進入闌尾。如糞石、腸內寄生蟲及其蟲卵或小兒易吞嚥而不易消化的異物***如果核,小豆等***掉入闌尾內可造成梗阻;闌尾因位置異常造成曲折、扭轉或外界壓迫也可造成梗阻;也可因細菌直接通過損傷闌尾的粘膜或由血液、淋巴液將細菌帶到闌尾發生感染,還可因精神,生活環境改變等原因,造成腸功能紊亂,闌尾肌肉神經反射痙攣,血迴圈障礙引起炎症。
闌尾炎症狀
典型闌尾炎有腹痛,發熱,胃腸道症狀及右下腹部壓痛和腹肌緊張四大症狀。
1.腹痛是最常見的症狀,闌尾炎腹痛的特點是轉移性腹痛,即開始時在上腹部臍周圍痛,經幾小時或半天左右腹痛轉移到右下腹部。多呈持續性疼痛,可有陣發性加重。患兒常屈右腿側躺,不敢直腰走路,嬰兒常以陣發哭鬧來表達腹痛,患兒常臥床不敢動或呻吟拒食。
2.發熱:一般發病幾個小時後即可發熱,隨病情發展體溫上升到38度--39度甚至更高。
3.胃腸道症狀:多數患兒病初就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有些患兒有便祕或腹瀉。
4.右下腹部壓痛是闌尾炎可靠的體徵。如果還有肌肉緊張,抵抗,那麼診斷就更明確了。
有些闌尾炎症狀可以不典型,年幼者更多見,且因年幼兒不能配合檢查,易誤診。比如開始只表現為腹瀉常以為是腸炎。如同時有些咳嗽,咽部充血,容易診斷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炎。年幼兒抵抗力低下,闌尾炎容易穿孔造成腹膜炎。故凡小兒腹痛或哭鬧2--3小時以上,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闌尾炎治療
小兒闌尾炎治療一般是早期手術,切除闌尾。輕症或早期症狀不典型者,也必須在醫生嚴密觀察下,用中西藥綜合保守治療。切不可自行服止痛藥或鎮靜藥以免掩蓋症狀,耽誤診斷和治療。
闌尾炎預後
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預後良好,化膿環死性闌尾炎如合併穿孔,腹膜炎重者可引起休克,術後也容易造成腸粘連。
腸炎
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小腸炎和結腸炎。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腹瀉、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裡急後重感覺,故亦稱感染性腹瀉。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慢性腸炎病程一般在兩個月以上,臨床常見的有慢性細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限局性腸炎等。
腸炎病因
1.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在病毒性腸炎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2.細菌性腸炎
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菌、耶爾森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細菌性腸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桿菌最常見,其次為空腸彎曲菌和沙門菌。
3.真菌性腸炎
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麴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真菌性腸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4.寄生蟲性腸
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
寄生蟲引起的腸炎以溶組織內阿米巴較為常見。
5.飲食導致的腸炎
汙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等都能引起腸炎。
6.抗生素導致的腸炎
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腸炎臨床表現
1.急性腸炎
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噁心、嘔吐、腹瀉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症狀。
2.慢性腸炎
臨床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樣便。
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便祕交替出現;重者可每1~2小時一次,甚至出現大便失禁。部分患者可有夜間腹瀉和***或***餐後腹瀉。直腸嚴重受累時,可出現裡急後重感。糞質多呈糊狀,混有大量黏液,常帶膿血。
部分患者便鮮血,其病變限於直腸,稱出血性直腸炎,血液或大便分開排出,或附著於正常或燥糞表面,常被誤認為是痔出血。直腸炎患者亦常排黏液血便,甚至出現大便失禁。病變若擴充套件至直腸以上,血液往往與糞便混合或出現血性腹瀉。
查體可見臍周或下腹部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腸炎檢查
1.X 線鋇劑檢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有重要價值。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黏膜淺表病變。
2.內鏡檢查
臨床上多數病變在直腸和乙狀結腸,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很有價值,對於慢性或疑為全結腸患者,宜行全結腸鏡檢查。一般不作清潔灌腸,急性期重型者應列為禁忌,以防穿孔。
腸炎診斷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熒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塗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腸炎併發症
根據引起腸道炎症的病因不同,併發症也不同。主要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中毒性腸擴張、息肉增生或癌變等。
腸炎治療
1.病原治療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患細菌性痢疾時,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唑***複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空腸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治療。耶爾森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複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黴素等。沙門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黴素或複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黴素、粘菌素和慶大黴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喹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黴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黴素B治療。
2.對症治療
補充液體及糾正電解質和酸中毒。輕度脫水而且嘔吐不重者,可口服補液,WHO推薦的口服液配方為氯化鈉,碳酸氫鈉,氯化鉀,葡萄糖或蔗糖,加水。脫水或嘔吐較重者,可靜脈輸入生理鹽水、等滲碳酸氫鈉和氯化鉀溶液以及葡萄糖。
減少腸道蠕動和分泌***物。可小量應用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以減輕腸道蠕動,可止痛及止瀉。也可應用氯丙嗪,有鎮靜作用,並可抑制腸毒素引起的腸黏膜過度分泌,使大便次數及便量減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