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穿“漢服”嗎? 服裝摺射文化變遷

老北京人穿“漢服”嗎? 服裝摺射中國文化變遷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漢服”情有獨鍾,認為它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是祖宗之服,應予推廣。

熱心傳統,值得褒揚,但把老北京人想象成個個峨冠博帶、寬袍大袖,未免滑稽,不符合歷史。

首先,在歷史上,中國傳統服裝屢經變遷,許多形制已不可能恢復。比如古人的襪子,是皮製成的,堅硬如鞋,可穿著它四處行走,所以古人認為穿著襪子登席極不禮貌,在春秋時期,如忽略這一點,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唐代用布帛做襪子,但太軟,常滑落,因此要系襪帶,非常麻煩。

第二,傳統服裝本身也是集大成的產物,它同樣借鑑了其他民族服裝優點。比如唐代的帽子,多是西域傳來的“胡帽”,此前國人多用襆頭,即四角綴長短繩各二的方巾,有多種系戴的方式,實用性差,耽誤時間,漸次被淘汰。

第三,今人對“漢服”的認識,多源於戲劇舞臺,非常模糊。戲劇為表演的需要,故用寬袍大袖,但這是禮服,只在正式場合穿用,在日常生活中,古人穿的也是窄袖服裝。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唐裝”,它源自清代的馬褂,非唐代服裝。以“唐”名之,並不意味著推崇唐朝,而是在英語中,稱海外中國人聚居區為“ChinaTown”(中國城),“Town”音近“唐”,訛為“唐人街”,而這裡改造的清代服裝,便成了“唐裝”。

真正的唐裝非常複雜,以禮服為例,要穿多層襯衣、夾衣,層層掩映,將其完全按要求穿好,至少要用半小時。帽子制式極多,參加不同級別的活動要戴不同的帽子,否則會遭到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