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識之無意思

注音 ㄌㄩㄝˋ ㄕㄧˊ ㄓㄧ ㄨˊ

拼音 lüè shí zhī wú

釋義 之、無: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最可笑的,還有一班市儈,不過略識之無……出了錢叫人代作了來,也送去登報。”

簡體字 略识之无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略知皮毛略知一二

相反詞 學富五車

英語翻譯 know only a few simple characters <only slightly literate>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ㄌㄩㄝˋ ㄕˋ ㄓ ㄨˊ

拼音 lüè shì zhī wú

成語解釋 義參「不識之無」。見「不識之無」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源,提供參考。#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據《全唐文.卷六七五.白居易》引)僕1>始生六、七月時,乳母2>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3>。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僕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注解〕(1)僕:我,自謙之詞。(2)乳母:專司授乳及看護幼兒的僕婦。(3)默識:暗中記誦在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列傳》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