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意思

注音 ㄔㄨㄟ ㄇㄠˊ ㄑㄧㄡˊ ㄘㄧ

拼音 chuī máo qiú cī

釋義 求:尋找;疵:缺點;小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找裡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成語出處 韓非《韓非子 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簡體字 吹毛求疵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疵,不能寫作“庇”。

相似詞 洗垢求瘢無中生有

相反詞 寬大為懷寬巨集大量通情達理

英語翻譯 criticize unfairly

日語翻譯 毛(け)を吹いて疵(きず)を求(もと)める,強(し)いてあらを探(さが)す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ㄔㄨㄟ ㄇㄠˊ ㄑㄧㄡˊ ㄘ

拼音 chuī máo qiú cī

成語解釋 吹開細毛,仔細尋找皮上的小毛病。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語本《韓非子.大體》。△「求全責備」

【語義說明】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苛薄挑剔」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這個人事事吹毛求疵,很難相處。
<02>有些人盡在細節上面吹毛求疵,令人生厭。
<03>老闆說︰「負責品管的人就是要吹毛求疵。」
<04>老王對人就是喜歡吹毛求疵,所以沒什麼朋友。
<05>她連一點芝麻小事都要挑剔,未免太吹毛求疵了。
<06>這篇文章寫得還可以,如不吹毛求疵,應該算及格。
<07>夫妻相處得相互包容,若總是彼此吹毛求疵,必難融洽。
<08>我們公司非常嚴格,對任何流程的監控都近乎吹毛求疵
<09>這是間無塵室,所以對任何進出人員的清潔檢查,不得不吹毛求疵

成語典故 #《韓非子.大體》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1>,託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2>;不逆3>天理,不傷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4>,不洗垢而察難知5>。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守成理,因自然。禍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愛惡。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注解〕(1)法術:戰國時代法家所謂「法」與「術」的合稱,亦可統指法家的學術。法,指國家規定賞罰的律令。術,指君王統御臣下的方法、策略。(2)權衡:稱量輕重的工具。比喻為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權,秤錘。衡,秤杆。(3)逆:違背、不順從。(4)疵:毛病、缺點。(5)洗垢察難知:洗淨汙垢後,再細察難知的痕跡。義猶「吹毛求疵」、「洗垢求瘢」。〔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慎子》逸文

典故說明 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近義成語求全責備 洗垢求瘢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