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功頌德意思

注音 ㄔㄥ ㄍㄨㄙ ㄙㄨㄙˋ ㄉㄜˊ

拼音 chēng gōng sòng dé

釋義 稱頌功德。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們,你鼓脣搖舌的,自己開心作戲,卻說是稱功頌德呢。”

簡體字 称功颂德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歌功頌德稱功誦德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ㄔㄥ ㄍㄨㄥ ㄙㄨㄥˋ ㄉㄜˊ

拼音 chēng gōng sòng dé

成語解釋 義參「歌功頌德」。見「歌功頌德」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四.周本紀》慶節卒,子皇僕立。皇僕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物,予之。已復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1>乃貶2>戎狄3>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注解〕(1)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為避狄人侵擾,遷於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隨,乃於其地立國,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2)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3)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4)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5)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歌功頌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周朝傳至古公亶父時,才正式建國,立國號周。他重修后稷、公劉的大業,積累德行,施行仁義,國人都非常愛戴他。戎狄中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不反抗就給他們。隨後又再度侵擾,想要搶奪土地和人口,人民都很憤怒,想奮起抵抗。古公說:「民眾擁立君主,是要讓他為大家謀利益。現在邊疆民族前來侵犯,目的是為了奪取我們的土地和民眾。民眾跟隨我或是他們,並沒有什麼區別,如今民眾因為我的緣故去打仗,要我犧牲別人的父子兄弟,卻做他們的君主,實在不忍心。」於是就帶領部屬離開豳地,到岐山下居住。豳地的人民也都扶老攜幼,全跟著古公來到岐下。鄰國聽說古公的仁義,也有許多人來歸附他。因此古公就變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建築房舍,把民眾分成幾個邑落定居下來;又設立各種官職以辦理事務。人民譜歌作樂,以歌頌他的功德。後來「歌功頌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歌頌功績和恩德。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