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約的意思

注音 一ㄣˇ ㄩㄝ

拼音 yǐn yuē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困厄;儉約。謂義深而言簡。大約;約略。依稀不明貌。

相似詞

朦攏 隱隱 模糊 隱晦 依稀 朦朧 恍惚 蒙朧

相反詞

清晰 清楚 明顯 分明

國語辭典簡編本

隱約「ㄧㄣˇ ㄩㄝ」

不清楚、不明顯的樣子。

造句雖然四周瀰漫著濃霧,但遠處的燈火仍隱約可見。

國語辭典修訂本

隱約「一ㄣˇ ㄩㄝ」

⒈  不分明的樣子。

宋·蘇軾〈和陶止酒〉詩:「望道雖未濟,隱約見津涘。」
《薛仁貴徵遼事略》:「仰射笠子一箭,復起去,用連珠箭,笠子入青霄之內,隱約如寒星之象。」

明顯 分明 清楚

⒉  意義深微而言詞簡略。

《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⒊  窮困不得志。

《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唐·韓愈〈閔已賦〉:「昔顏氏之庶幾兮,在隱約而平寬。」

引證解釋

⒈  困厄;儉約。

《莊子·山木》:“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飢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
陳鼓應 注:“隱約含有逼困之意。”
《楚辭·嚴忌<哀時命>》:“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沉抑而不揚。”
王逸 注:“言己放於山澤,隱身守約。”
《後漢書·趙典傳》:“典 少篤行隱約,博學經書。”
李賢 注:“隱,靜也。約,儉也。”
宋 曾鞏 《學舍記》:“予之卑巷窮廬,冗衣礱飯,芑莧之羹,隱約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

⒉  謂義深而言簡。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司馬貞 索隱:“謂其意隱微而言約也。”
張守節 正義:“《詩》《書》隱微而約省者, 遷 深惟欲依其隱約而成其意志也。”
宋 歐陽修 《謝氏詩序》:“希孟 之言,尤隱約深厚,守禮而不自放。”

⒊  依稀不明貌。

南朝 樑 何遜 《初發新林》詩:“帝城猶隱約,家國無處所。”
唐 韓愈 《次硤石》詩:“試憑高處望,隱約見 潼關。”
洪深 《趙閻王》第二節第三幕:“這已在林子中,遠處鼓聲隱約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