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里的意思

注音 一ˋ ㄌ一ˇ

拼音 yì lǐ

基本釋義

⒈  鄉里。

⒉  指鄉里的人民。

⒊  鄉貫;籍貫。

國語辭典修訂本

邑里「一ˋ ㄌ一ˇ」

⒈  縣邑閭里。

《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化行邑里,惠洽百姓。」
《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邑里向踈蕪,寒流自清泚。」

引證解釋

⒈  鄉里。

《墨子·尚賢中》:“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里,此皆國之賢者也。”
宋 陳師道 《<茶經>序》:“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於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
清 俞蛟 《夢廠雜著·李少白傳》:“李杜,字 少白,與餘同邑里。”

⒉  指鄉里的人民。

《呂氏春秋·誣徒》:“歸則愧於父母兄弟,出則慙於知友邑里。”
《後漢書·朱暉傳》:“自去 臨淮,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通。”
清 歸莊 《噫嘻》詩之二:“虜方逼斷髮,邑里盡夷蠻。”

⒊  鄉貫;籍貫。

唐 劉知幾 《史通·邑里》:“昔《五經》、諸子,廣書人物,雖氏族可驗,而邑里難詳。”
清 陳鱣 《對策》卷二:“其所敘邑里世系,又詳且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