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蹙的意思

注音 ㄗㄠˋ ㄘㄨˋ

拼音 zào cù

基本釋義

⒈  煩躁愁苦。

⒉  猶操切。脅迫;脅制。躁,通“操”。

引證解釋

⒈  煩躁愁苦。

《新唐書·韓皋傳》:“‘止息’者, 晉 雖暴興,終止息於此。其哀憤、躁蹙、憯痛、迫脅之音,盡於是矣。”

⒉  猶操切。脅迫;脅制。躁,通“操”。

《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於羅” 漢 鄭玄 箋:“有緩者,有所聽縱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
孔穎達 疏:“此經兔言緩,則雉為急矣;雉言在羅,則兔無拘制矣。舉一緩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緩急用心之不均也。箋有所躁蹙者,定本作操,義竝得通。”
阮元 校:“其或作躁蹙者,即操戚之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