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趁的意思

注音 ㄍㄢˇ ㄔㄣˋ

拼音 gǎn chèn

基本釋義

⒈  〈方〉:抓住集市廟會或集會的機會,趕去做生意。

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都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水滸傳》

do business or performance;

⒉  忙碌;奔波。

整日東跑西顛,趕趁得快要垮了架似的。

be busy;

⒊  指江湖獻演雜技。

又有趕趁唱喏者,探聽妓館人客及遊湖賞玩所在,專以獻香送勤為由,覓錢贍家。——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閒人》

display one's skills;

國語辭典修訂本

趕趁「ㄍㄢˇ ㄔㄣˋ」

⒈  趕著時機營業,賺取利益。

如:「我們一道去市場趕趁。」

⒉  趕做。

如:「她每天忙著趕趁家庭手工副業。」

⒊  以賣藝維持生計。

元·周密《武林舊事·卷六·酒樓》:「又有吹簫、彈阮、息氣、鑼 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趕趁』。」

⒋  追趕。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一折》:「好運,好運,卑田院裡趕趁。」

⒌  妓女到酒家唱歌陪酒。

《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佔花魁》:「又有個家道凋零,養他不活,苦守不過,依舊出來趕趁。這謂之不了的從良。」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趕趂”。

⒉  追趕;追逐。

宋 歐陽修 《論沂州軍賊王倫事宜札子》:“竊見朝廷雖差使臣領兵追捕,而凶賊已遍劫 江淮,深慮趕趁不及。”
宋 周密 《謁金門》詞:“花不定,燕尾剪開紅影。幾點露香蜂趕趁,日遲簾幕靜。”

⒊  引申為跟隨,依循。

《朱子語類》卷二:“今之造歷者無定法,只是趕趂天之行度以求合。”

⒋  為牟利而奔走活動。多指商販做生意、歌女賣唱及演戲雜耍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酒樓》:“又有吹簫、彈阮、息氣、鑼板、歌唱、散耍等人,謂之趕趁。”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一折:“好運好運,卑田院裡趕趁!”
《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夫人放買市,這經紀人都來趕趁,街上便熱鬧。”
《天雨花》第二回:“夫妻一世,衝州過府,在江湖上趕趁營生。”
《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憶昭樓洪楊奏稿》:“城內外開店如常,到覺更為熱鬧,竟有趕趂者。”

⒌  指為尋找相識或投謁的而奔走活動。

《水滸傳》第二四回:“你這兩日腳步緊,趕趁得頻,以定是記掛著隔壁那個人。”
《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 又去趕趁,吃了幾碗餓酒。”

⒍  趕做;抓緊時機從事。

《水滸傳》第四回:“待詔道:‘師父穩便,小人趕趁些生活,不及相陪。’”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湖上做買賣的,一無所禁,所以小民多有乘著聖駕出遊,趕趁生意。”
崑曲《十五貫》第七場:“老漢倒有隻便船,正好今晚開船,往 蘇 杭 一帶趕趁新年生意。”

⒎  湊合;湊起來。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六:“這時候,匠人們固然人人怕捉,胖子東家……也懷著鬼胎無心修造了;況且天氣也冷了些,泥水也快凍了。這樣幾頭趕趁,工也停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