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謷的意思
注音 ㄗ ㄠˊ
拼音 zī áo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訾嗸”。亦作“訾嗷”。
⒉ 攻訐詆譭。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訾嗸”。亦作“訾嗷”。攻訐詆譭。
引唐 韓愈 《蘭田縣丞廳壁記》:“諺數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
明 宋濂 《金華安化院記》:“禪則直究心源,以文句為支離;教則循序進修,以觀空為虛妄,互相訾嗸,去道逾遠。”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語言文字·<說文群經正字>》:“後人訾謷《説文》者,徒見其妄庸矣。”
無名氏 《論戲劇彈詞之有關於地方自治》:“職是之故,興一政,而恐四鄉父老之不吾從也,則勸其觀新戲;創一法,而恐三村學究之訾嗷吾也,則勸其聽新書。”
▸ 謷訾
▸ 竊訾
▸ 排訾
▸ 侔訾
▸ 馬訾水
▸ 詈訾
▸ 沮訾
▸ 娵訾
▸ 詰屈謷牙
▸ 譏訾
▸ 穢訾
▸ 恚訾
▸ 家訾
▸ 毀訾
▸ 詬訾
▸ 高訾
▸ 誹訾
▸ 非訾
▸ 東不訾
▸ 詆訾
▸ 不訾
▸ 不訾之器
▸ 不中訾
▸ 讒訾
▸ 財訾
▸ 暴謷
▸ 謗訾
▸ 謷牙詰屈
▸ 謷色
▸ 謷然
▸ 謷將
▸ 謷悍
▸ 謷醜
▸ 謷謷
▸ 三木樓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