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恣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ㄗˋ
拼音 zì zì
基本釋義
⒈ 放縱自己,不受約束。
自恣「ㄗˋ ㄗˋ」
⒈ 佛教用語:(1) 隨意。(2) 指佛教僧團每年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因那一天會舉行懺悔集會,請人隨意揭發自己的過失。
引《彌沙塞五分戒本》:「是比丘不受,後自恣請,為好故,往至居士、居士婦所,作是言:『為我辦如是衣直。』」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二》:「凡夏罷歲終之時,此日應名『隨意』。即是隨他於三事之中,任意舉發說罪、除愆之義,舊雲『自恣』者,是義翻也。」
引證解釋
⒈ 放縱自己,不受約束。
引《楚辭·大招》:“自恣 荊 楚 安以定只,逞志究欲心意安只。”
《後漢書·樑冀傳》:“少為貴戚,逸游自恣。”
《遼史·蕭孝先傳》:“在樞府,好惡自恣,權傾人主,朝多側目。”
清 彭尺木 《陳和叔傳》:“發為文,磊落自恣,不可控制。”
▸ 跋扈自恣
▸ 僧自恣日
▸ 汪洋自恣
▸ 逸游自恣
▸ 三自一包
▸ 任其自流
▸ 人身自由
▸ 人自為戰
▸ 任其自便
▸ 人自為鬥
▸ 任情恣性
▸ 任其自然
▸ 燃糠自照
▸ 人人自危
▸ 人自為政
▸ 人不自安
▸ 任性恣情
▸ 然糠自照
▸ 任真自得
▸ 人貴自立
▸ 擅自為謀
▸ 人口自然增長
▸ 請自隗始
▸ 情不自堪
▸ 清閒自在
▸ 擅恣
▸ 情不自已
▸ 善自為謀
▸ 人貴有自知之明
▸ 情不自禁
▸ 善自珍重
▸ 情不自勝
▸ 擅自
▸ 善自處置
▸ 強自取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