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市的意思

注音 ㄅㄚˋ ㄕˋ

拼音 bà shì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商人為實現某種要求或表示抗議而集體停止營業。

小民罷市。——《明史·海瑞傳》

shopkeepers' strike; close all shops; close business;

國語辭典簡編本

罷市「ㄅㄚˋ ㄕˋ」

商人為實現某種要求,而聯合起來停止營業。

造句由於條件談不攏,商人們決定罷市而不再與政府協商。

國語辭典修訂本

罷市「ㄅㄚˋ ㄕˋ」

⒈  歇市,停止市集。

《晉書·卷三四·羊祜傳》:「南州人徵市日聞祜喪,莫不號慟,罷市。」
《三國演義·第一二〇回》:「南州百姓聞羊祜死,罷市而哭。」

⒉  商人為某種要求,而聯合起來停止營業。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百姓要留這官,鳴鑼罷市,圍住了摘印的官,要奪回印信。」
《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將來官府要派咱們出錢,俺第一個罷市。」

引證解釋

⒈  市上停止買賣以表示悼念。

《晉書·羊祜傳》:“南州人徵市日聞 祜 喪,莫不號慟罷市。”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其後公薨,京師之民罷市而往弔。”
《明史·忠義傳四·張允登》:“鄜 人素服迎其喪,哭聲震十里,罷市三日。”

⒉  商人為實現某種要求或表示抗議而聯合起來停止營業。

宋 葉適 《舒彥升墓誌銘》:“紹熙 初,鐵錢法弊,商賈頓虧折,所至皆皇惑罷市。”
清 李煦 《張伯行意有不平折》:“前日百姓為 噶禮 解任,紛紛罷市,不放印信出城,哀求題請保留。”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有許多小孩子在忙亂地跑著,叫喊著‘ 上海 大罷市’的號外。”

⒊  結束當天營業。猶收攤。

《四遊記·鐵柺屢試長房》:“﹝ 鐵柺 ﹞因懸一壺於肆頭,及罷市,即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⒋  謂國與國之間停止貿易。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使四夷覯之,如 安南、日本 守禦之可畏,則必以閉關罷市為虞,而不敢生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