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斂的意思

注音 ㄈㄚ ㄌ一ㄢˇ

拼音 fā liǎn

基本釋義

⒈  散發、積聚(財物)。

⒉  猶往還,進退。古歷謂日道發南斂北之細數。

⒊  猶伸屈。指詩歌風格的變化。

引證解釋

⒈  散發、積聚(財物)。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量時發斂,視歲穰儉,省贍以奉己,損散以及人。”
唐 楊炯 《奉和上元酺宴應詔》:“敬時窮髮斂,卜代盈千億。”
《新唐書·韓洄傳》:“復罷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積米 長安、萬年 二縣各數十萬石,視年豐耗而發斂焉,故人不艱食。”

⒉  猶往還,進退。古歷謂日道發南斂北之細數。

《周髀算經》捲上:“冬至夏至者,日道發斂之所生也,至晝夜長短之所極。”
趙嬰 注:“發,猶往也。斂,猶還也。”
《漢書·律曆志上》:“蓋聞古者 黃帝 合而不死,名察發斂,定清濁,起五部,建氣物分數。”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題名宿度,候察進退。”
《晉書·律曆志中》:“容成 綜斯六術,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斂,起訊息,正閏餘,述而著焉,謂之《調歷》。”
《明史·歷志五》:“按古歷及《授時》,皆以發斂為一章。發斂雲者,日道發南斂北之細數也,而加時附焉,則又所以紀發斂之辰刻,故曰發斂加時也。”

⒊  猶伸屈。指詩歌風格的變化。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一:“荊公 雲:李白 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至於 杜甫,則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