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虛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ㄣ ㄒㄨ

拼音 xīn xū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做錯了事或壞事怕人知道。

afraid of being found out; with a guilty conscience;

⒉  缺乏自信。

lacking in self-confidence; diffident;

相似詞

膽怯

相反詞

膽壯

國語辭典簡編本

心虛「ㄒㄧㄣ ㄒㄩ」

1.自知理虧而內心害怕不安。

造句作賊心虛

2.謙虛而不自滿。

造句做人要心虛,不可稍有一點成就便得意忘形。

3.中醫上泛指心臟氣血不足而引起心悸、氣短、健忘、胸悶、盜汗等症狀。亦稱某些心律不整、神經衰弱的症狀為「心虛」。

造句她的病是由氣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虛,只要多加調養,很快就能復原。

國語辭典修訂本

心虛「ㄒ一ㄣ ㄒㄨ」

⒈  自知理虧而內心害怕不安。

《三國演義·第四回》:「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
《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勞航芥在對面窗內瞧見了他,自己心虛,命把窗門掩上。」

膽壯

⒉  謙虛不自滿。

《列子·仲尼》:「南郭子貌充心虛。耳無聞,目無見,口無言,心無知,形無惕。往將奚為。」
《文明小史·第四〇回》:「可見這些人還不心虛,自己不曾涉獵過的學問,就不願意聽。」

⒊  中醫泛指心臟的氣血不足,容易心悸、短氣、健忘、胸悶、盜汗等。亦稱某些心律不整、神經衰弱的症狀為「心虛」。

引證解釋

⒈  謂內心空明而無成見或謙虛而不自滿。

《列子·仲尼》:“南郭子 貌充心虛,耳無聞,目無見,口無言。”
《淮南子·原道訓》:“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強,心虛而應當。”
《北堂書鈔》卷九八引 晉 謝尚 《談賦》:“理玄旨邈,辭簡心虛。”
陳毅 《贛南遊擊詞》:“休玩笑,耳語聲放低。林外難免無敵探,前回咳嗽洩軍機。糾偏要心虛。”

⒉  膽怯。

唐 張鷟 《遊仙窟》:“莫怪曏者頻聲戰,良由得伴乍心虛。”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夏作人 此時心虛已經到了極點,一看見了嚇得魂不附體,汗如雨下,不覺戰抖起來。”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十三:“你笑什麼?笑也掩飾不了你心虛。你是被我擊中要害了!”

⒊  神經衰弱。亦謂心跳不正常。

《宋書·謝述傳》:“述 有心虛疾,性理時或乖謬。”
《紅樓夢》第一二〇回:“賈政 已趕得心虛氣喘,驚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