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ㄍㄨˋ

拼音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固「ㄍㄨˋ」

1.結實、堅硬。

造句、穩、堅

2.使穩定。

造句定、守源

3.堅決的。

造句守、辭、執己見

4.原來、一向。

造句有、知、所願也

5.→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ㄍㄨˋ

拼音


[形]
1.結實、堅硬。如:「牢固」、「穩固」、「堅固」。《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2.堅定、確定。《韓非子.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動]
1.安定。如:「鞏固國防」。《國語.魯語上》:「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

2.禁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副]
1.堅決、堅持、極力。如:「固守」。《書經.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2.原來、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當然、誠然。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華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若之,必固強之。」
[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