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的意思

注音 ㄆ一ˇ ㄈㄨ

拼音 pǐ f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清·劉開《問說》
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ordinary man;

⒉  獨夫。多指無學識、有勇無謀的人。

匹夫休得逞強!——《三國演義》

an ignorant person;

⒊  罵人的話。

匹夫安敢欺我耶。——《三國演義》

abuse sb.;


英文 ordinary man, ignorant person, coarse fellow

法語 homme du commun, homme vulgair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匹夫「ㄆㄧˇ ㄈㄨ」

1.一個人,指一般平常人。

造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2.賤稱對方。多用於責罵之詞。

造句這個助紂為虐的老匹夫,早該死了!

國語辭典修訂本

匹夫「ㄆ一ˇ ㄈㄨ」

⒈  平民、百姓。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荀子·大略》:「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

⒉  一個人。

《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⒊  賤稱對方。多用於責罵之詞。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兀的是誰家一個匹夫,暢好是膽大心麤。」
《三國演義》第五回:「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

引證解釋

⒈  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左傳·昭公六年》:“匹夫為善,民猶則之,況國君乎?”
《韓非子·有度》:“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漢 班固 《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
唐 劉德仁 《長門怨》詩:“早知雨露翻相誤,只插荊釵嫁匹夫。”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國朝之制, 滿 漢 平等, 漢 人有才者,匹夫可以為宰相。”

⒉  獨夫。多指有勇無謀的人,含輕蔑意味。

《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宋 蘇軾 《留侯論》:“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書光顯寺戰事》:“餘素以豪傑待王,今乃知王直匹夫耳!”

⒊  指平常的人。

《晉書·劉隗傳》:“夫嫡妻長子皆杖居廬,故 周景王 有三年之喪,既除而宴,《春秋》猶譏,況 龕 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肅喪紀之禮。請免 龕 官,削侯爵。”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記》:“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葉君健 《自由》三:“這倒不是單純為了友誼和對您的敬佩,也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桑梓的利益,為了匹夫的責任。”

⒋  詈詞。猶言傢伙,東西。常用來指斥無知無識的人。多見於早期白話。

元 劉時中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堪笑這沒見識街市匹夫,好打那好頑劣江湖伴侶。”
《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髮跡》:“匹夫,造言欺我,合當斬首!”
《說唐》第十六回:“這老匹夫,合當要死,待我出去斬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