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鵠類鶩的意思

注音 ㄎㄜˋ ㄏㄨˊ ㄌㄟˋ ㄨˋ

拼音 kè hú lèi wù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刻鵠成鶩”。

⒉  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⒊  比喻仿效失真,適得其反。

相似詞

畫虎類犬 刻木為鵠

相反詞

以假亂真 畫虎類犬 躍然紙上


英文 to aim to carve a swan and get a semblance of a duck (idiom)​, to fail utterly in trying to copy something, to get a reasonably good, if not perfect, result

國語辭典修訂本

刻鵠類鶩「ㄎㄜˋ ㄏㄨˊ ㄌㄟˋ ㄨˋ」

⒈  雖然雕不成天鵝,尚類似野鴨。語本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比喻仿效雖欠逼真,但仍近似。亦用以比喻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南朝梁·劉勰。

《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刻鵠類鶩,為學初成。」
《文心雕龍·比興》:「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類鶩,則無所取焉。」

畫虎成犬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刻鵠成鶩”。

⒉  比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後漢書·馬援傳》:“效 伯高 不得,猶為謹勅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 季良 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宋 黃庭堅 《與趙伯充書》:“學 老杜 詩,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

⒊  比喻仿效失真,適得其反。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類鶩,則無所取焉。”
清 卷盦 《<蔽廬叢志>序》:“又或食古如鯁,刻鵠成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