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的意思

注音 ㄌㄨˋ ㄐ一ㄠˇ

拼音 lù jiǎ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雄鹿的角。亦指為阻止敵軍前進而設定的樹枝、荊棘之類的障礙物。

antler; deer horn;


英文 antler, deer horn, abatis

德語 Geweih (S)​

法語 bois de cerf

國語辭典簡編本

鹿角「ㄌㄨˋ ㄐㄧㄠˇ」

雄鹿頭頂上所生長的樹枝狀骨質構造,每年春天脫落,次年夏天再生。為攻擊的武器和繁殖期間吸引雌鹿注意的性徵。可以入藥。

造句成年的梅花鹿頭上有一對雄偉的鹿角

國語辭典修訂本

鹿角「ㄌㄨˋ ㄐ一ㄠˇ」

⒈  雄鹿的角。可以製藥。

⒉  舊時作戰時的防禦設施。把帶有枝椏的樹枝削尖,尖梢朝上,埋在營寨門前或交通路口,以阻擋敵人前進。因形似鹿角而得名。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四下裡擺放鹿角蒺藜,鈴索齊整。」

引證解釋

⒈  鹿的角。可入藥。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蟬始鳴。”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二·鹿》:“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則益腎補虛,強精活血;煉霜熬膏,則專於滋補矣。”

⒉  軍營的防禦物。用帶枝的樹木削尖埋在營地周圍,以阻止敵人。因形似鹿角,故名。

三國 魏 曹操 《軍策令》:“今月賊燒鹿角。鹿角去本營十五里, 淵(夏侯淵 )將兵行鹿角,因使補之。”
《南史·韋叡傳》:“夜掘長塹,樹鹿角為城。”
《水滸傳》第四八回:“又有苦竹籤、鐵蒺藜,遍地撒滿鹿角,都塞了路口。”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卷十五:“蓋鹿性警,群居則環其角圓圍如陣以防人物之害。軍中寨柵埋樹木外向亦名鹿角。”

⒊  小魚名。

宋 歐陽修 《答聖俞達頭魚之作》詩:“毛魚與鹿角,一瀹數千百。”
宋 蘇軾 《和蔣夔寄茶》:“剪毛胡羊大如馬,誰記鹿角腥盤筵。”

⒋  菜名。 賈思勰 《齊民要術·菜茹》引《南越志》:“鹿角、猴葵,色赤,生石上。

南越 謂之鹿角。”

⒌  鎮名。在 湖南省 岳陽縣 南, 洞庭湖 濱。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避風大湖,七日 鹿角。”
清 王晫 《今世說·雅量》:“董蒼水 渡 洞庭,至 鹿角,山風大作,波翻浪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