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的意思

注音 一ㄚ ㄗˇ

拼音 yā zǐ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口:鴨的俗稱。

duck;

國語辭典簡編本

鴨子「ㄧㄚ ˙ㄗ」

→鴨

國語辭典修訂本

鴨子「一ㄚ ㄗˇ」

⒈  鴨的俗稱。

《紅樓夢·第六二回》:「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醃的胭脂鵝脯。」

如:「她在鄉下養鴨子。」

⒉  腳。

如:「他一大早就撒開鴨子溜了。」

引證解釋

⒈  鴨蛋。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鵝鴨》:“率二斗,及熱下鹽一升和之。汁極冷,內甕中,浸鴨子。一月任食。煮而食之,酒食俱用。鹹徹則卵浮。”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即於腹上約其尺寸,用利刃決之,肝膽突出,即割下其膽,皆如鴨子大,曝乾以備上貢。”

⒉  家鴨。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鴨子不肥,拔下耳挖來戮戮脯子上的肉厚,方才叫 景蘭江 講價錢買了。”
張國慶 《親仇》第五章:“石祥 走過去,幫助孩子們把掉在溝裡的鴨子抓上來,轉身來到 孫 家小院。”

⒊  指腳。俗稱腳為腳丫子,省作丫子,故亦以鴨子相稱。

萬國儒 《踩電鈴》:“他一看離上班還差二十多分鐘,於是心裡一急,撒鴨子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