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鳶的意思

注音 ㄇ一ㄥˊ ㄩㄢ

拼音 míng yuān

基本釋義

⒈  在旌旗上畫張口狀的鴟,遇風揭舉,用以警眾。《禮記·曲禮上》:“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孔穎達疏:“鳶,今時鴟也。鴟鳴則風生,風生則塵埃起;前有塵埃起,則畫鴟於旌首而載之,眾見鹹知以為備也。”《後漢書·馬融傳》:“六驌騻之玄龍,建雄虹之旌夏,揭鳴鳶之修橦。”李賢注:“鳶,鴟也,音緣。鳴則風動,故畫之於旌旗以候埃塵也。”後因借指狂風大作。

⒉  鷂鷹。

引證解釋

⒈  在旌旗上畫張口狀的鴟,遇風揭舉,用以警眾。

《禮記·曲禮上》:“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孔穎達 疏:“鳶,今時鴟也。鴟鳴則風生,風生則塵埃起;前有塵埃起,則畫鴟於旌首而載之,眾見鹹知以為備也。”
《後漢書·馬融傳》:“六驌騻之玄龍,建雄虹之旌夏,揭鳴鳶之脩橦。”
李賢 注:“鳶,鴟也,音緣。鳴則風動,故畫之於旌旗以候埃塵也。”
後因借指狂風大作。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休怕風寒雪冷,雪夜鳴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勝。”

⒉  鷂鷹。

漢 劉楨 《射鳶》詩:“鳴鳶弄雙翼,飄飄薄青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