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子的意思

注音 ㄊㄡˊ ㄗˇ

拼音 tóu zǐ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用象牙、骨頭或塑料做的小四方塊;每面刻有點數;從一到六;常用一對做各種遊戲或賭博;玩法是先搖動骰子,然後拋擲使兩個骰子都隨意停止在一平面上。

dice;


英文 dice

德語 Spielwürfel (S, Math)​

法語

國語辭典簡編本

骰子「ㄊㄡˊ ˙ㄗ」

一種用象牙、獸骨、塑膠等製成的方塊賭具。可分為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點,其中一、四漆紅色,其餘漆黑色。以擲出之正面點數或顏色為勝負的依據。此詞常與「色子」相混,而讀成ㄕㄞˇ˙ㄗ。 △色子  ◎

國語辭典修訂本

骰子「ㄊㄡˊ ㄗˇ」

⒈  一種遊戲或賭博用的骨制器具。正方形,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點,一、四漆紅色,其餘為黑色,以所擲在正上方的點數或顏色為勝負。此詞常混同「色子」一詞之音,讀為ㄕㄞˇ·ㄗ。也作「色子」、「色數兒」。

引證解釋

⒈  賭具。也用以占卜、行酒令或作遊戲。多以獸骨製成,為小正方塊,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點,一、四塗以紅色,餘塗黑色。擲之視所見點數或顏色為勝負,故又稱投子、色子。相傳為 三國 魏 曹植 創制。參閱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一。

唐 溫庭筠 《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一:“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五代史·樑廣王朱全昱傳》:“太祖 宴居宮中,與王飲博, 全昱 酒酣,取骰子擊盆而迸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三:“群蠻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為之,長寸餘而匾,狀若牌子,折竹為籌,以記勝負。”
巴金 《家》十六:“在明亮的燈光下也有許多人圍著一張桌子吆喝地擲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