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古不化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ㄍㄨˇ ㄅㄨˋ ㄏㄨㄚˋ

拼音 shí gǔ bù huà

詞性 形容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指學了古代的知識,不善於理解和應用,跟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

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清·陳撰《玉兒山房畫外錄》載惲向《題自作畫冊》
我們這位朱老伯一輩子就是誤 在這經書上頭,以至到如今,還是食古不化。——《晚清文學叢鈔·中國現在記》

swallow ancient learning without digesting it;

相似詞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 膠柱鼓瑟 頑固不化 照本宣科 抱殘守缺 一成不變 冥頑不靈 泥古不化 生吞活剝 不求甚解 食而不化

相反詞

推陳出新 舉一反三 日新又新


英文 to swallow ancient learning without digesting it (idiom)​, to be pedantic without having a mastery of one's subject

國語辭典簡編本

食古不化「ㄕˊ ㄍㄨˇ ㄅㄨˋ ㄏㄨㄚˋ (變)ㄕˊ ㄍㄨˇ ㄅㄨˊ ㄏㄨㄚˋ」

學了古代知識而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

造句做事情要懂得變通,不要拘泥成規,食古不化,反而壞了事情。

國語辭典修訂本

食古不化「ㄕˊ ㄍㄨˇ ㄅㄨˋ ㄏㄨㄚˋ」

⒈  學了古代知識而不能充分理解、應用,如同吃了東西不能消化一樣。用以比喻一味守舊而不知變通。

如:「做事情要懂得變通,不要拘泥成規,食古不化,反而壞了事情。」

刻舟求劍 膠柱鼓瑟

推陳出新 日新又新

引證解釋

⒈  讀書、作畫一味學習古人,拘泥陳法,不善靈活運用。亦泛指拘泥不能變通。

《玉幾山房畫外錄》卷下引 清 惲向 《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噫,世人之食古不化,泥古鮮通也,本軍師所以請旨改之者,欲有以定其尊卑層次,令無失其所,以為士之實。”
馬南邨 《燕山夜話·“三十六計”》:“像這一類問題,大可不必過於拘泥,以致食古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