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的意思

注音 ㄈㄥ ㄕㄥ

拼音 fēng shē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傳出來的訊息。

風聲很緊。
走漏風聲。

rumor;

國語辭典簡編本

風聲「ㄈㄥ ㄕㄥ」

1.風的聲音。

造句風從窗戶的縫隙流過,發出陣陣嗚嗚的風聲

2.消息、傳聞。

造句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使嫌犯逃往他處,讓警察的追捕行動無功而返。

國語辭典修訂本

風聲「ㄈㄥ ㄕㄥ」

⒈  風的聲音。

三國魏·劉楨〈贈從弟〉詩:「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⒉  訊息、聽聞。

《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這個風聲傳了出去,便有許多人來鑽謀這個差使。」

訊息

⒊  樹立聲教。

《書經·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⒋  聲名、聲望。

《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

引證解釋

⒈  風的聲音。

漢 劉楨 《贈從弟》詩之二:“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唐 盧綸 《虢州逢侯釗同尋南觀》詩:“林密風聲細,山高雨色寒。”
清 黃遵憲 《舟中驟雨》詩:“雨氣隨風走,風聲挾雨行。”

⒉  教化;好的風氣。

《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孔 傳:“明其為善,病其為惡;立其善風,揚其善聲。”
唐 劉知幾 《史通·直書》:“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
清 樑章鉅 《歸田瑣記·堵江口》:“上紓宵旰勤,下壯風聲樹。”

⒊  指傳播出來的訊息。

《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鹹與 靖 書”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儕輩略盡,幸得老與足下併為遺種之叟,而相去數千裡,加有邅蹇之隔,時聞訊息於風聲,託舊情於思想,眇眇異處,與異世無以異也。”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那婆子自做了這些話把,被媳婦每每衝著,虛心病了,自沒意思。卻恐怕有甚風聲,吹在老子和兒子耳朵裡頭。”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鳳四老爹,家門口恐怕有風聲,官府知道了,小人吃不起。”
徐遲 《火中的鳳凰》:“前幾天風聲吃緊,馬上捆載運走幾批書。”

⒋  聲望;聲譽。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自 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甪里先生、鄭子真、嚴君平 皆未嘗仕,然其風聲足以激貪厲俗,近古之逸民也。”
唐 元結 《下客謠》:“豈知保終信,長使令德全。風聲與時茂,歌頌萬千年。”
《紅樓夢》第六九回:“王夫人 正因為他風聲不雅,深為憂慮。”

⒌  聲色容止。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今亞相 劉崇如 先生出守 江寧,風聲甚峻,人望而畏之。”

⒍  猶風俗。

《晉書·孫盛傳》:“盛 與 溫 牋,而辭旨放蕩,稱州遣從事觀採風聲,進無威鳳來儀之義,退無鷹鸇搏擊之用,徘徊 湘川,將為怪鳥。”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若乃 虞、夏、商、周 之禮,考正朔而三遷;東西南北之人,混風聲而一變。”

⒎  散佈,傳揚。

《宋書·武帝紀中》:“臣兄子 譙王 文思,雖年少常人,粗免咎悔,性好交遊,未知防遠,群醜交構,為其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