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敗的意思
注音 ㄊㄨㄟˊ ㄅㄞˋ
拼音 tuí bài
詞性 形容詞
基本釋義
⒈ 頹廢敗壞。
英decadent;
國語辭典簡編本
頹敗「ㄊㄨㄟˊ ㄅㄞˋ」
衰落、敗壞。
造句這個地方風俗頹敗,不宜久居。
頹敗「ㄊㄨㄟˊ ㄅㄞˋ」
⒈ 衰落、敗壞。
引宋·朱熹《大學章句·序》:「教化陵夷,風俗頹敗。」
近頹落 衰頹
引證解釋
⒈ 破敗。
引《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於時土境荒毀,人民彫散,城郭頽敗,盜賊公行。”
《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將鐘磬毀為兵器,花果伐為樵蘇;以此寺遂頽敗。”
蕭紅 《生死場》三:“經過一些荒涼的家屋,經過幾座頹敗的小廟。”
⒉ 猶頹廢。
引明 李東陽 《澹軒記》:“苟合氣於漠,寂寞無如 莊子 ;與泊相遭,頽敗委靡,散漫不可收拾,如 釋氏,亦何取乎澹而為之也?”
清 曾國藩 《覆彭麗生書》:“年來飽更世故,又經憂患,齒髮稍侵,精神頽敗。”
王西彥 《曙》:“額角上染著頹敗晦黯的顏色,眼眶也更其深陷了。”
⒊ 腐敗;衰敗。一本作“頽敗”。
引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而風流日以墜失,士俗日以頽敗,官無素望,人無定品。”
清 管同 《餓鄉記》:“自 戰國 秦 漢 後,教化不行,風俗頽敗。”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家運頽敗起來,便接二連三地出些古怪事。”
殷夫 《上海禮讚》詩:“你是趨向頹敗,你是需經一次診探!”
穨敗:猶敗壞。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教化陵夷,風俗穨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