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錯的意思

注音 ㄗㄚˊ ㄘㄨㄛˋ

拼音 zá cuò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雜厝”。

⒉  間雜;混雜。

⒊  指間雜、錯雜之物。

⒋  多而雜。

⒌  交錯配合。

國語辭典修訂本

雜錯「ㄗㄚˊ ㄘㄨㄛˋ」

⒈  間雜、錯雜。也作「雜厝」。

《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舒妙婧之纖腰兮,揚雜錯之袿徽。」
《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紘傳》:「賢愚雜錯,長幼失敘。」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雜厝”。

⒉  間雜;混雜。

《漢書·地理志下》:“是故五方雜厝,風俗不純。”
南朝 樑 沉約 《麗人賦》:“陵離羽佩,雜錯花鈿。”
唐 張九齡 《大唐涇州刺史牛公碑銘並序》:“六郡自古五方雜錯,負力怙利,尚氣好武,人庶相放,風俗不純。”

⒊  指間雜、錯雜之物。

南朝 樑 江淹 《丹砂可學賦》:“綴葳蕤而成冠,點雜錯而為珮。”

⒋  多而雜。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雜事制》:“乞以臺郎,兼授憲簡,雜錯之務,一以諮之。”

⒌  交錯配合。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二:“夫 屈原 之《離騷》……其語長短舒縱,抑揚闔闢,辯説詭異,雜錯而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