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諜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ㄢˊ ㄉ一ㄝˊ

拼音 xián dié

基本釋義

⒈  亦作“間諜”。

⒉  祕密偵察、刺探。

⒊  指潛伏在敵方,偵察情況、刺探情報、進行破壞活動的人。

⒋  離間,搬弄是非。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間諜”。

⒉  祕密偵察、刺探。

《屍子》捲上:“明君不用長耳目,不行閒諜。”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李牧 ﹞日擊數牛饗士,習射騎,謹烽火,多閒諜,厚遇戰士。”
宋 洪邁 《夷堅丁志·陝西劉生》:“紹興 初, 河南 為偽 齊 所據,樞密院遣使臣 李忠 往間諜。”
馮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那就是對付共產黨,進行間諜工作。”

⒊  指潛伏在敵方,偵察情況、刺探情報、進行破壞活動的人。

《孫子·用間》 三國 魏 曹操 題解:“戰者必用間諜,以知敵之情實也。”
唐 杜甫 《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詩:“兵家忌間諜,此輩常接跡。”
《明史·楊繼盛傳》:“﹝ 嚴嵩 ﹞知左右侍從之能察意旨也,厚賄結納。凡陛下言動舉措,莫不報 嵩。是陛下之左右皆賊 嵩 之間諜也。”
林音 《致大戈壁》詩:“帝國主義的間諜曾經攜帶著儀器,三番五次地想測出你的方位。”

⒋  離間,搬弄是非。

《尉繚子·原官》:“遊説閒諜無自入,正議之術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莫不是 張珙 曾聲揚?莫不是別人曾間諜?”
凌景埏 校注:“間諜,這裡作離間解釋。”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上》:“然自 伊尹、太公 有撥亂之材,未嘗不以道家言為急。跡其行事,以閒諜欺詐取人,異於儒、法,今可見者,猶在《逸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