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庭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ㄢ ㄊ一ㄥˊ

拼音 biān tíng

基本釋義

⒈  邊境地區的政府。

government bodies of the border;

⒉  邊疆。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唐·杜甫《兵車行》

border;

國語辭典修訂本

邊庭「ㄅ一ㄢ ㄊ一ㄥˊ」

⒈  防守邊境的官署。也作「邊亭」、「邊廷」。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邊庭上都督不知有水草,部裡書辦核算時偏生知道。」

引證解釋

⒈  亦作“邊廷”。亦作“邉庭”。

⒉  猶邊地。 《後漢書·銚期王霸傳贊》:“祭遵 好禮,臨戎雅歌。

肜 抗 遼左,邊廷懷和。”
隋 盧思道 《從軍行》:“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今之議者,方南北修好,恐邊庭生事。”
元 楊暹 《西遊記》第五齣:“今朝已入 瀛洲 選,怕向邊廷見鬥刀。”
明 馮夢龍 《女丈夫·越府獻策》:“只為著 土木 疲命,況邉庭黷武連年,繁刑重歛,誰不怨,山林嘯聚爭為變。”
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身淪廝養,跡遠邊庭,老母見背,不能奔喪。”

⒊  邊地的官署。

《敦煌曲子詞·失調名》:“良人去住邊庭,三載長征。”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甲·戴之邵夢》:“帥收隸行伍,且多與之金,俾偵邊廷息耗。”
明 曹學佺 《泰昌皇帝輓歌》:“罷稅不停徵,邊庭歲用增。”
錢基博 《吳祿貞傳》:“既而 延吉 兵譁餉而噪, 日 人出兵以臨 圖們江,邊庭震驚。”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四》:“讓他隨時把情況交到上面來,但自己卻不能離開邊廷一步,而要專管邊防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