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路的意思

注音 ㄅ一ˋ ㄌㄨˋ

拼音 bì lù

基本釋義

⒈  避退讓路。

⒉  舊時禮節。遇尊長於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

⒊  退讓;讓步。

⒋  猶擇路。

引證解釋

⒈  避退讓路。

《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朕聞良臣正如猛獸,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略 棄官入海,惡蟲猛獸悉避路。”
清 楊潮觀 《新豐店馬周獨酌》:“肥馬當風,蹇驢避路。”

⒉  舊時禮節。遇尊長於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

《魏書·元子思傳》:“中尉出行,車輻前驅,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
《舊唐書·王世充傳》:“或輕騎遊歷街衢,亦不清道,百姓但避路而已。”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此正教人避路遜畔之意。”

⒊  退讓;讓步。

宋 王十朋 《讀蘇文》:“至論其文之工,才之美,是宜 韓公 欲推遜 子厚,歐陽子 欲避路放 子瞻 出一頭地也。”
宋 張綱 《江城子·和呂丞送進士赴省》詞:“直下青冥休避路,九萬里,看摶風。”

⒋  猶擇路。

《水滸傳》第三回:“逃生不避路,到處便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