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方的意思
注音 ㄇ一ˊ ㄈㄤ
拼音 mí fāng
基本釋義
⒈ 迷失方向。
⒉ 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引證解釋
⒈ 迷失方向。
引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
黃節 補註:“胡枕泉 曰:‘方,猶道也。’……此言迷道獨沉淪謬誤也。”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雖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注:“唐 寫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
《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元瓘》:“白晝如霧, 吳 師迷方,遂敗之。”
⒉ 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引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尋桃源觀》詩:“全覺此身離俗境,玄機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緣合》:“小妮喚名 慧月,生來有些劣撇,替人指點迷方,自己積成寃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