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師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ㄕ
拼音 shì shī
詞性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出征前統帥向戰士宣佈作戰意義,表示決心。
例(武王)躬擐甲冑,以伐無道而討不義,誓師牧野,以踐天子之位。——《淮南子·要略》
英a rally to pledge resolution before going to war;
⒉ 泛指群眾集會莊嚴地表示決心。
例誓師大會。
英take a mass pledge;
國語辭典簡編本
誓師「ㄕˋ ㄕ」
1.軍隊出征前,統帥訓示告誡將士,表示堅決的戰鬥意志。
造句誓師北伐、誓師典禮
2.泛指群眾集會堅決表示完成某項重要任務的決心。
造句各界婦女團體今天集結舉行拯救雛妓的誓師大會。
誓師「ㄕˋ ㄕ」
⒈ 軍隊出征前,召集將士予以訓示告誡,表示堅決的戰鬥意志。
引《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
引證解釋
⒈ 後以“誓師”指軍隊出征前或作戰時,統帥向將士宣示作戰意義,以激勵士師的戰鬥意志。
引《書·大禹謨》:“禹 乃會群後,誓於師曰:濟濟有眾,鹹聽朕命。”
《淮南子·要略》:“﹝ 武王 ﹞躬擐甲冑,以伐無道而討不義,誓師 牧野 以踐天子之位。”
《舊唐書·忠義傳下·張巡》:“巡 神氣慷慨,每與賊戰,大呼誓師,眥裂血流,齒牙皆碎。”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一:“太祖 既誓師讎 明,戡 撫順,夷 清河,遂以 天命 四年春,留兵六千守 札喀關 備 明。”
⒉ 泛指群眾集會莊嚴地表示完成某項重要任務的決心。
引殷夫 《一九二九年五月一日》詩之五:“我們的五一祭是誓師禮,我們的示威是勝利的前提。”
▸ 馬廠誓師
▸ 五原誓師
▸ 理髮師
▸ 人師
▸ 歃血為誓
▸ 仁義之師
▸ 全師
▸ 人民教師
▸ 拳師
▸ 人師難遇
▸ 曲師
▸ 三人行必有我師
▸ 青牛師
▸ 擅師
▸ 辱國喪師
▸ 蛆蟲師
▸ 輕師
▸ 勤王之師
▸ 琴師
▸ 錢穀師爺
▸ 潛師
▸ 全科醫師
▸ 潛師襲遠
▸ 錢糧師爺
▸ 儒師
▸ 起誓
▸ 騎師
▸ 起師動眾
▸ 起師
▸ 乞師
▸ 偏師
▸ 弩師
▸ 磬師
▸ 農師
▸ 農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