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一)ㄑㄧㄣ

拼音 (一)qīn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親「(一)ㄑㄧㄣ」

1.父、母。

造句、慈

2.泛稱和自己有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人。

造句、姻

3.指婚姻之事。

造句、成、求

4.指新娘。

造句、迎、送

5.本人的、自己的。

造句自、手、

6.接近、疼愛。

造句善、和藹可、相相愛

7.接吻,或用面部接觸。

造句他低下頭去孩子。

8.有直接血統關係的。

造句兄弟、骨肉

10.關係密切的。

造句信、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一)ㄑㄧㄣ

拼音 (一)qīn


[名]
1.父母。亦單指父親或母親。如:「雙親」、「慈親」。《禮記.奔喪》:「始聞親喪。」《史記.卷九三.盧綰傳》:「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

2.泛稱和自己有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親戚關係的人。如:「近親」、「姻親」。唐.杜甫〈送遠〉詩:「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3.婚姻。如:「結親」、「成親」。

4.新娘。如:「娶親」、「迎親」。《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話表送親的張姑娘合褚大娘子扶著何玉鳳姑娘上了轎。」

5.關係密切,可以信任的人。《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惠懷無親,內外棄之。」

6.情誼。《荀子.非相》:「夫禽獸有父子,而無父子之親。」

7.姓。如周代有親弗。
[動]
1.接近。《論語.學而》:「汎愛眾而親仁。」《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2.愛。如:「相親相愛」。《孟子.滕文公上》:「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3.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低下頭去親一親孩子。」《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戴著斗笠親嘴──差著一帽子。」
[形]
1.本人的、自己的。如:「親自」、「親手」、「親眼目睹」。

2.有直接血統關係的。如:「親兄弟」、「親姊妹」、「親骨肉」。

3.關係密切的、值得信任的。《孟子.梁惠王下》:「王無親臣矣。」
[副]
本身直接參與處理。如:「親理家務」。宋.范成大〈巖桂〉詩三首之二:「越城芳徑手親栽,紅淺黃深次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