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跡的意思

注音 ㄒ一ˊ ㄐ一ˋ

拼音 xí j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襲跡”。

⒉  沿襲他人的行徑。謂取法。

⒊  引申為從師學習。

⒋  猶言重蹈覆轍。

⒌  謂不知變化地學樣。

國語辭典修訂本

襲跡「ㄒ一ˊ ㄐ一ˋ」

⒈  蹈襲前人的軌跡、作法。

《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
《韓非子·孤憤》:「今襲跡於齊晉,欲國安存,不可得也。」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襲跡”。

⒉  沿襲他人的行徑。謂取法。

《孔子家語·觀周》:“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
《晉書·阮種傳》:“宜師蹤往代,襲跡三五,矯世更俗,以從人望。”

⒊  引申為從師學習。

唐 司空圖 《紀恩門王公宣城遺事》:“愚嘗襲跡門下,受知特異,敢次見聞,以開史氏之聽。”

⒋  猶言重蹈覆轍。

《韓非子·孤憤》:“人主所以謂 齊 亡者,非地與城亡也, 呂氏 弗制,而 田氏 用之。所以謂 晉 亡者,亦非地與城亡也, 姬氏 不制,而六卿專之也……今襲跡於 齊 晉,欲國安存,不可得也。”

⒌  謂不知變化地學樣。見“襲跡”。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袁了凡》:“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皆當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默默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