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ㄛˇ ㄗㄨˊ

拼音 guǒ zú

基本釋義

⒈  裹腳。喻指停足不前。

裹足不入秦。——李斯《諫逐客令》

foot-binding;

國語辭典簡編本

裹足「ㄍㄨㄛˇ ㄗㄨˊ」

1.雙腳受到束縛。比喻停止不前。

造句裹足不前、裹足不進

2.女子纏足。

造句舊時婦女裹足的習俗,是很不人道的。

國語辭典修訂本

裹足「ㄍㄨㄛˇ ㄗㄨˊ」

⒈  雙腳受到束縛。比喻停止不前。

《史記·卷八七·李斯傳》:「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⒉  女子纏足。

⒊  盤纏、旅費。也作「果足」。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齣》:「些少裹足,路途裡欲得支費,望周全不須劫去。」

引證解釋

⒈  包裹其足。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酒酣, 公子光 佯為足疾,入窋室裹足。”

⒉  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

《戰國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鄉 秦 耳!”
《史記·李斯列傳》:“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 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豪傑之士,安得不短氣;有志之徒,安得不裹足。”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孤本為世所重,新翻印為人所輕,定價太貴,深恐購者裹足不至。”

⒊  相傳 公輸班 為 楚 設定雲梯,欲攻 宋,墨翟 聞之,“自 魯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說 楚王。事見《戰國策·宋衛策》、《淮南子·修務訓》。後遂用作典故,形容行路的急切與艱苦。

南朝 樑 劉孝標 《廣絕交論》:“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騖。”
《明史·賈三近傳》:“是以為舉人者,非華顛豁齒不就選;人或裹足毀裳,息心仕進。”

⒋  指行李盤纏。一本作“果足”。

宋 洪邁 《夷堅甲志·佛還釵》:“恐汝無裹足,贈汝金釵。”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一齣:“些少裹足,路途裡欲得支費,望周全不須劫去。”
錢南揚 校注:“裹足,即下文的查果金珠。查果,即行李……字應作‘遮裹’,謂遮裹身體的衣被。金珠能滿足沿路的開支,而不致欠缺,故云‘足’。”
《宣和遺事》前集:“那 楊志 為等 孫立 不來,又值雪天,旅途貧困,缺少裹足,未免將一口寶刀出市貨賣。”

⒌  指舊時女子纏足。參見“纏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杭州 趙鈞臺 買妾 蘇州,有 李 姓女,貌佳而足欠裹…… 趙 欲戲之,即以《弓鞋》為題。女即書雲:‘三寸弓鞋自古無, 觀音大士 亦雙趺。不知裹足從何起,起自人間賤丈夫。’”
清 王逋 《蚓庵瑣語》:“﹝ 康熙 ﹞元年以來,所生之女,禁止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