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盡火傳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ㄣ ㄐ一ㄣˋ ㄏㄨㄛˇ ㄔㄨㄢˊ

拼音 xīn jìn huǒ chuán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柴雖燃盡,火種仍能留傳。比喻思想體系、學問或技藝代代相傳。

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as one piece of fuel is consumed, the flame passes to another; flame passes to another;

國語辭典修訂本

薪盡火傳「ㄒ一ㄣ ㄐ一ㄣˋ ㄏㄨㄛˇ ㄔㄨㄢˊ」

⒈  本指柴薪燒盡了,而火種仍可留傳。語本後比喻師生授受不絕、傳承綿延不盡,世代相傳。也作「薪火相傳」、「薪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風流雲散,賢豪才色總成空;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

引證解釋

⒈  亦省作“薪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成玄英 疏:“窮,盡也。薪,柴樵也。為,前也。言人然火用手前之能盡然火之理者,前薪雖盡,後薪以續,前後相繼,故火不滅也。”
《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風流雲散,賢豪才色總成空;薪盡火傳,工匠市廛都有韻。”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閩中 李文貞、蔡文勤 二公重振 龜山、考亭 之緒,薪盡火傳,理學大暢。”
清 唐孫華 《送門人時期五貢入太學》詩:“練川 文筆舊稱雄,太僕薪傳應未燼。”
李大釗 《再論問題與主義》:“這個口吻是根據我們四千年先聖先賢道統的薪傳。”
《人民文學》1981年第5期:“晚年史録驚強記,勤學薪傳勉後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