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ㄌ一ㄥˊ

拼音 fú lí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中藥名。別名雲苓、白茯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塊狀菌,皮黑色,有皺紋,內部白色或粉紅色,包含鬆根的叫茯神,都可入藥。

tuckahoe; poris cocos;


英文 Wolfiporia extensa (a wood-decay fungus)​, fu ling, tuckahoe

德語 Poria cocos Pilz (S)​, Goldkeule

法語 Pachyme

國語辭典修訂本

茯苓「ㄈㄨˊ ㄌ一ㄥˊ」

⒈  植物名。多孔蕈科孔蕈屬。成塊狀,形似甘?,大如拳,皮黑而皺,肉白微赤,寄生於山林中腐朽的松樹根上,可用人工繁殖。多分佈於我國北、中、南等地。採集後陰乾可入藥,具有解熱、安神等功效。也作「伏苓」、「伏靈」。

引證解釋

⒈  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中醫用以入藥,有利尿、鎮靜等作用。

《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鬆,下有茯苓。”
高誘 注:“茯苓,千歲松脂也。”
唐 賈島 《贈牛山人》詩:“二十年中餌茯苓,致書半是 老君 經。”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醫方》:“茯苓久服之,顏色悅澤,能滅瘢痕。”
清 陳維崧 《洞仙歌·題<採芝圖>為顧卓侯賦》詞:“戲劚茯苓歸,封寄 軒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