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蕘的意思
注音 ㄔㄨˊ ㄖㄠˊ
拼音 chú ráo
基本釋義
⒈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例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英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芻蕘「ㄔㄨˊ ㄖㄠˊ」
⒈ 割草砍柴。
引《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⒉ 割草砍柴的人。
引《淮南子·主術》:「然而群臣志達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⒊ 謙稱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
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芻蕘,請給以紙筆。」
引證解釋
⒈ 割草採薪。
引《孟子·梁惠王下》:“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趙岐 注:“芻蕘者,取芻薪之賤人也。”
《隋書·煬帝紀下》:“營壘所次,務在整肅,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禍福。”
《資治通鑑·漢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盡所聞於前,群臣之上願,社稷之長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芻,採薪曰蕘。”
⒉ 割草採薪之人。
引《詩·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毛 傳:“芻蕘,薪採者。”
《淮南子·主術訓》:“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⒊ 指草野之人。
引《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採狂夫之瞽言,納芻蕘之謀慮。”
唐 郭湜 《高力士傳》:“陛下不遺鄙賤,言訪芻蕘,縱慾上陳,無裨聖造。”
⒋ 淺陋的見解。多用作自謙之辭。
引唐 劉禹錫 《為杜相公讓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盡芻蕘。”
《西湖佳話·葛嶺仙蹟》:“葛洪 因辭謝道:‘芻蕘上獻,不過備大人之一採。’”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東鄰墓》:“郎若聽妾芻蕘,準於闈後獲一縣令。”
郭沫若 《贊天地之化育》:“茲際協會成立一週年紀念,謹以一個未成器的醫科學生的資格,獻芻蕘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