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相的意思
注音 ㄙㄜˋ ㄒ一ㄤˋ
拼音 sè xiàng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色彩所呈現出來的質地面貌。
例我們可以從這塊玉的色相上斷定它是塊好料。
英colour;
⒉ 如日光通過三稜鏡分解出的紅、橙、黃、綠、青、紫六種色相。
⒊ 佛教指事物的形狀外貌。
例無邊色相,圓滿光明。
英appearance;
⒋ 後來也指女子的姿色容貌。
例利用色相從事犯罪活動。
英文 coloration, hue, sex, sex appeal
德語 Farbton (S), Form und Inhalt (S), Erscheinung und Wirklichkeit
法語 teinte
國語辭典簡編本
色相「ㄙㄜˋ ㄒㄧㄤˋ」
1.本為佛教用語。指物質的特徵。後亦用於指女子的美貌。
造句為求演技能更上層樓,她不惜犧牲色相,扮演一位佝僂瘦弱的老嫗。
2.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所呈現的形態。如赤、橙、黃、綠、青、紫等,就是色相的名稱。
色相「ㄙㄜˋ ㄒ一ㄤˋ」
⒈ 佛教用語。指物質的特徵。
⒉ 引申為人的聲音容貌。
引《醒世姻緣傳·第五回》:「每日叫小胡兒,奚落他,他也不露一些色相出來。」
⒊ 色彩三要素之一,即色彩相貌。如赤、橙、黃、綠、青、紫等,就是色相的名稱。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色象”。佛教語。指萬物的形貌。
引《涅槃經·德王品四》:“﹝菩薩﹞示現一色,一切眾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
唐 白居易 《感芍藥花寄正一丈人》詩:“開時不解比色相,落後始知如幻身。”
《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那娘子一手好針綫綉作,曾綉一幅 觀音大士,精奇莊嚴,色相儼然如生的。”
清 王錫 《法相寺》詩:“性真既已離,色相復何有!”
清 吳承恩 《<留翁遺稿>序》:“廟堂之冠冕,煙霞之色象,蓋兩得之,誠有德之言,治世之音也。”
⒉ 特指人的相貌、體態。
引金 密璹 《對鏡》詩:“鏡中色相類吾深,吾面終難鏡裡尋。”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而歌者隱身幕內,不露一絲色相,尤動人無窮之思!”
⒊ 色彩所呈現出來的質的面貌。如日光通過三稜鏡分解出來的紅、橙、黃、綠、靑、紫六種色相。這種色相是產生色與色之間關係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