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的意思
注音 ㄗˋ ㄒ一ㄥˋ
拼音 zì xìng
基本釋義
⒈ 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⒉ 個性;本性。
法語 Soi (psychologie)
自性「ㄗˋ ㄒ一ㄥˋ」
⒈ 佛教用語:(1) 謂事物的本體、本質。(2) 謂事物的存在狀態。
引《維摩詰所說經·捲上·弟子品第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
《成唯識論·卷八》:「初能遍計自性云何?有義:八識及諸心所有漏攝者皆能遍計,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現故;說阿賴耶以遍計所執自性妄執種為所緣故。」
引證解釋
⒈ 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引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
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⒉ 個性;本性。
引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持。”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誌》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